02.26 《紅海行動》:這三句臺詞,彰顯中國軍人的燃!

什麼娛樂項目最適合懶人?

旅遊?太累了;K歌?喊2個小時嗓子,一天不能說話;喝酒?多喝傷身!

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那幹什麼,又不累又好玩呢?

我極力推薦看電影!

坐著享受!驚險刺激還是搞笑浪漫,任你挑!

像我這樣的懶人,就挑了一個驚險刺激的,身體素質跟不上,那就“曲線救國”挑一個3D的戰爭片,體驗一下,身在戰場的趕腳。

拉上朋友果斷買了兩張《紅海行動》電影票。

看完那叫一個爽,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戰場上,子彈是躲不掉的。”

《紅海行動》全片138分鐘,從頭打到尾,全程高潮,全程打仗。可很神奇的是,這完全沒有影響到觀感,林超賢導演,對整部電影的節奏把控的恰到好處,張弛有度。

從影片開始的飛機追快艇,伴隨著“不能跨出國境”的壓力,一番窮追猛打,終於成功攔截。觀眾緊張的心得以稍微放鬆下來。

簡單的人物對話,交代情節,8名蛟龍突擊隊員便開始了新的任務。很快,新的一波硬仗就要展開。

在第二場車隊遇伏的戰鬥裡,運送平民的巴士被迫擊炮彈擊中,蛟龍隊員上車搜救,看到滿車的傷殘病體,沉默了,眼神有一絲慌張。但很快,就一字不吭地實施營救。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芳華》裡的一段情節:何小萍在接到一整車的傷員的時候,打開車門的一瞬間,她定住了。幾秒過後,她轉身跑開,在角落裡狂吐起來。

同樣的情節,同樣地沉默了幾秒。但是軍人,就要更加的堅強!

蛟龍小隊的醫療兵陸琛在救人時,發現其中有一個傷員腿被炸斷,陸琛讓隊友用刀切割掉連著的皮肉,先把人救出去。這點很符合危險環境裡「丟車保帥」的救援原則:先救人要緊,危險關頭,哪怕截肢也要救人。

管不得有沒有痛感了,活下去才是目的。

很多細節刻畫的很好:觀察員李懂下意識地躲避子彈;莊羽像副隊袒露心聲:自己沒資格當蛟龍;地上撿到的戴著婚戒的斷指被重新接上手上,用黃土埋了起來;石頭怕疼,兜裡一直揣著糖果。

狙擊手的一句話:“戰場上,子彈是躲不掉的。”更是道出了戰爭的殘酷。

“不要害怕它,它會讓你更加專注。”

影片中,戰爭場面幾乎佔了八成,爆炸、槍戰、肉搏,滿眼血肉橫飛,這並沒有讓我產生不適,反而更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

一個蛟龍隊員在一陣激戰後的喘息之際,發現自己手指炸沒了;一名女隊員近身格鬥鎖喉勒死一個大鬍子;恐怖分子對著攝像頭一點點剌掉人質的腦袋;手術檯上恐怖分子把手伸進人的身體裡攪動……

很多鏡頭太過露骨,旁邊觀影的大叔急忙捂住小孩子的眼睛。也聽到後面傳來小孩子害怕的叫聲。

我也有嚇的想要捂住眼睛的時候,可還是看下去了,捨不得放棄電影的一分一秒。

影片沒有悽慘的哭嚎聲,更多的是低聲甚至無聲的鏡頭描寫,這樣一方面減少了觀眾的不適,一方面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多個寫實鏡頭拼接,幾位特戰隊員的陸續受傷。特戰隊員臉上細密的汗珠,急促的呼吸聲,眼神透露出來的不安,讓觀眾的心緊繃到極點。

觀察手李懂,在狙擊手的鼓勵下,一槍爆頭敵方阻擊手。李董在巨大壓力下,終於打敗了“害怕”。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自己抗起擔子,當然,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當跨過“懼怕”這個坎的時候,你就已經成功了。

"我是中國海軍,我來帶你回家"

不搞煽情的電影,硬是感動到了大家。《紅海行動》裡,沒有政治分明的純正義與純邪惡,演員臺詞可以說少得可憐。

唯一長一些的對話是,記者和隊長的那段。被問到,能不能多救一些人出來?

隊長這樣說到:我們只營救那個中國人。其他人,對不起,沒有時間。

這才是現實,你去救人,本身就已經冒著生命危險。再去救其他人,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誰來救自己?

相比於《戰狼2》裡,打不死的主角,舉著一把中國國旗,一路暢通無阻。《紅海行動》的戰士們,沒有那麼幸運。他們有斷臂的,有犧牲的,有無助的時候,也有脆弱的時候,可這才是真真正正的人。

軍人就是要服從命令。保護中國人不受侵害是他們為之戰鬥的目標。一句“我是中國海軍,我來帶你回家”背後,付出了多少個軍人的血淚!也是這句話,戳中了多少個觀眾的心。

《紅海行動》在春節檔期,一路逆襲。票房已突破15.6億,整體評分高達9.5分,位居同檔期電影第一位。能夠獲得這樣的好成績,不是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