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20 普利茲克建築獎花落誰家?


建築界最值得期待的獎項,普利茲克獎,像一架選拔建築大師的機器,目光犀利,下手精準,絕大多數獲獎者的確名副其實。它似乎自成體系,從第一屆得主菲利普·約翰遜(1979年)開始,到凱文·羅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庫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條影響深遠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潮脈絡。



01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

公佈時間

據普利茲克建築獎官網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

將於北京時間

3月3日晚上23點公佈


02

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評審委員會成員

斯蒂芬·佈雷耶(主席);巴里·伯格多爾;德博拉·伯克;安德烈·阿拉尼亞·科雷亞·杜·拉戈;妹島和世;本妮德塔·塔利亞布;王澍;瑪莎·索恩(常務理事)。


03

普利茲克建築獎

熱門候選人

04

普利茲克建築獎

歷屆獲獎者及代表作


2019

磯崎新

(Arata Isozaki)

日本

磯崎新獲獎的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感到驚詫:這樣一位享有盛譽的建築前輩,竟然是第一次獲得這些大獎。畢竟普利茲克獎的評選要求是很匹配他的履歷的——他不僅是一位作品豐厚的從業建築師,而且還在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引領著世界建築文化的走向,是少數幾個能以實踐者和理論家雙重身份參與到這個舞臺上的人。

深圳文化中心 ©賈方建築攝影工作室



2018

巴克裡希納·多西

(Balkrishna Doshi)

印度

2018是普利茲克獎的一個歷史性年份,這個創立於1979年的建築界最重要獎項迎來了第40年,它將榮耀加之一位與之匹配的人物——90歲的印度建築師巴克裡希納·多西(Balkrishna Doshi),其建築生涯已經延續了近70年,最早可追溯到與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兩位20世紀建築大師的共事。

© VSF

桑珈建築工作室 © VSF


2017

RCR Arquitectes

西班牙

30年如一日,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三位建築師緊密協作,以一種對建築嚴謹審慎而細緻入微的方式耕耘至今,共同榮獲201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他們的作品充滿敬仰與詩意,不僅滿足著人們對建築的傳統需求,以期協調自然與空間之美、兼顧功能與工藝,但真正令其脫穎而出的是他們創造兼具本土精神與國際特色的建築和場所的這種能力。

© Javier Lorenzo Domínguez

西班牙排屋 © Hisao Suzuki


2016

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

(Alejandro Aravena)

© Manuel Albornoz

金塔蒙羅伊半屋 © 克里斯托瓦爾·帕爾瑪


2015

弗雷·奧托

(Frel Otto)

德國

© Ingenhoven und Partner Architekten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奧運會奧體公園主場館屋頂© Christine Kanstinger


2014

坂茂

日本

Image Courtesy of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幕牆宅 © Hiroyuki Hirai


2013

伊東豐雄

日本

風之塔 © Tomio Ohashi


2012

王澍

中國

© Zhu Chenzhou

文正學院圖書館 © 陸文宇


2011

艾德瓦爾多·索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 Yusuke Suzuki

塞拉-達阿拉比達住宅 © 路易斯·費雷拉·阿爾維斯


2010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SANAA)

洛桑聯邦理工,勞力士學習中心 © Hisao Suzuki


2009

彼得·卒姆託

(Peter Zumthor)

瑞士

© Yael Engelhart for Ha'aretz

聖苯尼迪克教堂 © Helene Binet


2008

讓·努維爾

(Jean Nouvel)

法國

阿拉伯世界機構 IMA © George Fessy


2007

理查德·羅傑斯

(Richard Rogers)

英國

© Andrew Zuckermann / RSHP

蓬皮杜中心 © Katsuhisa Kida


2006

保羅·門德斯·達·洛查

(Mendes da Rocha)

巴西

© Paulo Mendes da Rocha Archive

聖彼得教堂


2005

湯姆·梅恩

(Thom Mayne)

美國

© Kim Zwarts


2004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英國

© Mary McCartney

費諾科學中心


2003

約翰·伍重

(Jørn Utzon)

丹麥

©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Seguir

悉尼歌劇院


2002

格倫·馬庫特

(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亞

(中間為格倫·馬庫特)© The Glenn Murcutt Masterclass

Done House © Reiner Blunck


2001

雅克·赫爾佐格與皮埃爾·德·梅隆

(Herzog & De Meuron)

瑞士

泰特現代藝術館


2000

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

荷蘭

© Miguel de Guzmán

西雅圖美術館


1999

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英國

新德國議會


1998

倫佐·皮亞諾

(Renzo Piano)

意大利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


1997

斯維勒·費恩

(Sverre Fehn)

挪威

© Stina Glømmi

北歐住宅


1996

拉斐爾·莫內歐

(Rafael Moneo)

西班牙

馬德里阿託查車站


1995

安藤忠雄

日本

© Christopher Schriner

光之教堂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贊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國

© Jacques-Franck Degioanni

巴黎音樂廳


1993

槙文彥

日本

Aga Khan 博物館


1992

阿爾瓦羅·西扎

(Alvaro Siza)

葡萄牙

© Manuel de Sousa

伊貝雷·卡瑪戈基金會博物館


1991

羅伯特·文丘裡

(Robert Venturi)

美國

© George Widman

文丘裡住宅


1990

阿爾多·羅西

(Aldo Rossi)

意大利

聖卡塔爾多公墓


1989

弗蘭克·蓋裡

(Frank Gehry)

加拿大/美國

© Alexandra Cabri

路易威登基金會


1988

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美國

© Alburtus – Yale News Bureau

耶魯大學圖書館


1988

奧斯卡·尼邁耶

(Oscar Niemeyer)

© Fundação Oscar Niemeyer

巴西議會大樓© Frank Camhi


1987

丹下健三

日本

© Dijk, Hans van

東京聖瑪利亞教堂


1986

戈特弗裡德·玻姆

(Gottfried Böhm)

德國

© AFFR

市政廳 © Paul Bohm


1985

漢斯·霍來茵

(Hans Hollein)

奧地利

© Forgemind ArchiMedia

蠟燭店 © Franz Hubmann


1984

理查德·邁耶

(Richard Meier)

美國

Courtesy of Silja Magg

道格拉斯住宅


1983

貝聿銘

(I.M.Pei)

© RIBA via The Telegraph

巴黎盧浮宮入口


1982

凱文·羅奇

(Kevin Roche)

美國

© Balthazar Korab

美國學院保險總部


1981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英國

劍橋大學歷史圖書館


1980

路易斯·巴拉甘

(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 Tomjc.55


1979

菲利普·約翰遜

(Philip Johnson)

美國

© City of Boston Archives

玻璃房 © Richard Payne


設計氣象臺,廣受90後年輕設計師喜愛的設計黑科技平臺。全網最新的建築/景觀/規劃/室內設計資源、知識乾貨,讓你滿載而歸。如果你喜歡設計,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