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江南水鄉集鎮,有河就有河埠。全國文保單位“河埠群”是誰


石砌駁岸河埠為載體的國家級文保單位,竟然是新市古鎮。江南水鄉河網密佈,石砌駁岸河埠的工程隨處可見,長度不亞於萬里長城。而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新市古鎮:“大運河新市河埠群與南聖堂” 。


有河就有河埠,有河埠就有集鎮。由蘇州牽頭的江南水鄉14個古鎮聯合申遺,包括蘇州的周莊鎮、甪直鎮、同裡鎮、千燈鎮、沙溪鎮、錦溪鎮、震澤鎮、黎裡鎮、鳳凰鎮,無錫的惠山鎮,浙江嘉興烏鎮、西塘鎮,湖州新市鎮、南潯鎮。鎮鎮沿河,駁岸河埠都是一流。為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新市古鎮!
新市古鎮目前古河道總長3360米,明清駁岸1590米,河埠總數110個,市河兩岸由駁岸和河埠組成,高兩米以上,用條石錯縫築砌。駁岸上嵌有造型各異的纜船石和下水口、河埠有陰陽河埠,式樣有雙落水、單落水和懸挑式三種,建築年代大部為明清及民國。

新市古鎮河埠石質主要有武康紫石、 武康黃石、 各色雜石及太湖石。筆者以為,石材主要採用武康石是升級國家文保的關鍵。武康石是當地物產,至遲在北宋時期已經成名。江南水鄉古石橋,大凡有武康石的,立馬就身價百倍。蘇州城內採用武康石材的思婆橋、壽星橋等,都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寶貴遺產。
而在新市古鎮,武康石卻隨便砌在河埠與駁岸,這是先人留給新市人民的珍貴財富,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及科學價值。
武康石現存遺址主要在武康縣境內的防風山、獅、虎、塔山、西茅山、銅官山等地。主要用於江南建築和園林。包括園林假山石、建築石兩種。在古代,紫色象徵著祥瑞。其中的武康紫石還被廣泛地用於其他古建築,如古寺廟臺基、石塔、古鎮駁岸,甚至佛像。
江南水鄉14個古鎮聯合申遺,一切自然都是因河而起的,因水運發達而盛,因水運沒落而歸於平靜。河埠碼頭因此而發達,卻沒有因水運沒落而消失。如今河埠仍靜靜地躺在河邊,述說著她的歷史。欣賞河埠群,還是到新市古鎮去……因為她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