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即使這麼好看的電影,我也憋不出個好影評


自從導演課上聽過他的名字,也不知為何,腦海裡就反覆想起。加上在看磚頭厚的《世界電影史》,不止一次提到這部電影。想了想,撿日不如撞日,吃完晚飯就看吧。

他被譽為希臘的國寶級導演。

出生雅典經歷戰亂,法學畢業轉行電影,寫寫影評維持生計。

33歲才拍首部短片,遂一發不可收拾。三大電影節均有斬獲,包括最高榮譽金棕櫚。

2012年車禍去世。

說不出壯闊還是平淡。

這個人就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晚上這部是他1980年拍攝的“沉默三部曲”之一——《霧中風景》。


劇透預警,文明跳過。


女孩帶著年幼的弟弟

乘火車尋找在德國的父親

逃票被警察扭送舅舅

“她倆是私生子,沒有父親”


再次逃離

好心的劇團青年送她倆一程

他有輛漂亮的摩托,拉風的很

劇團即將解散


雨天搭車被司機性侵

裹著油布的車廂是罪惡的床

望著裙間淌出的血

她沒報警


警察在火車站設卡搜尋

二人逃走恰巧再遇青年

在海邊女孩說出遭遇

青年賣掉心愛的摩托


臨行前

青年抱緊女孩

“第一次是這樣的”

“第一次是這樣的”


夜幕中躲過哨兵

乘小舟駛過國境


晨霧漸開

她牽著弟弟的手

走向草原上唯一的樹


連日來小區嚴管不得外出,我也沒有進步到能寫好影評。這個號以後就不再那麼自媒了吧。想靠寫文章掙錢是沒機會,分享一下得了。

《霧中風景》幾乎全片陰天,加上冬季希臘的海,很久沒有透過影像感覺到如此寒冷潮溼。

全片兩個小時,故事不復雜,緩慢的長鏡頭帶來疏離和憂傷。

安哲對特寫鏡頭使用的非常謹慎,印象中最緊的鏡頭,是青年邊開車邊回頭和小男孩說話的二人近景。


二人近景,如今對很多觀眾已經非常陌生。好萊塢的2.35:1畫幅之下幾乎不會出現二人近景的情況。

而作為電影歷史上流行很久的4:3畫幅,其特點之一是繪畫性更強。更廣的取景和構圖增加了影像的吸引力。

三角構圖是安哲在這部電影中使用較多的一種,穩定而富有戲劇性和造型感。這也得益於4:3畫幅。上一次看到印象深刻的三角構圖已經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


片中穿插很多意象,清晨模仿海鷗飛行的風衣男人,深夜從對街跑出來的哭泣新娘,被繩子拖在壓路機後面垂死的馬,以及從海中浮起來的巨大雕塑殘骸......


解散的劇團與時代的變遷,每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盛衰,80年代人們已經不怎麼看戲,即便是在希臘。

看罷,說不出的滋味。因為我是個蹩腳的電影製作者,既沒有拍出什麼好片子,也沒有寫出什麼好影評。

在短視頻洶湧來襲的今天,也曾為電影的未來擔憂過。但電影終究是不會被取代的,因為這說不出的滋味,不是幾分鐘內可以創造出來的。

能看到這行得有多無聊。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