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歌手》最大的意難平,難道眼淚真的比不過高音?

大家好,我是鹽糖。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歌手》的船新版本,《歌手·當打之年》刷屏了。

什麼樂壇新勢力PK樂壇常青樹,什麼王者歸來等等等等,可以說每個選手兜裡都不止兩把刷子,搞得我的好奇心也不斷激增,最終點開了這檔老牌綜藝。

不過說實話,比起搞笑綜和下飯綜來說,我不太愛看這種"緣分天註定,並不在打拼"的節目,總覺得裡面有點兒啥,但是又不能說。

看這節目就感覺自己好像摸了預言家的牌,對結果一點兒都不驚訝。

那麼看這種節目又有什麼意思呢?一點兒參與感都沒有。

不過該說不說,其實毛不易的淘汰,早有預兆...

其實往前扒拉扒拉,2017年的時候,毛不易就偷偷報名了一檔選秀節目,跑到了某節目海選處參加海選。

結果一炮而紅,成功進入前三強順利出道。

那個時候的他並沒有告訴他爸爸他去參賽了,而且他覺得他挺不到最後。而且他在那個節目裡面說:"其實我沒有想過自己會進到前三強,我以為在65人新手站的時候就會被淘汰。"

很好,很毛不易。

其實現在想想也是,畢竟他跟那個時候的其他選手相比,沒有令人驚豔到嗷嗷叫的偶像臉龐,也沒有跳起舞來活力四射的偶像氣場,更沒有明星公司的精心包裝......

他平凡且慫,還有點兒小自卑,不過在他平凡的外表下包裹著的,是滿滿的純粹和誠懇。

老實講,他確實不適合做一個"打手",他太佛了,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總這麼痴迷於上這種音樂PK類綜藝。

難道是為了激發更多的創造力?

該說不說,這樣的毛毛在《歌手》的舞臺上,並不討巧。

《歌手》的舞臺更偏愛拼情緒和技巧,其實並不太適合像毛不易這樣重低音且娓娓道來的歌手。

有人可能會說,李健不也是個低音吟唱型選手嗎?人家不也在《歌手》這個舞臺上生活的很好嘛。

但是人家李健是表面上是"低音炮",實際上人家高音的表現力也是很好的。

相比之下,毛不易不光重低音,還特別佛,他不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結果,而是覺得自己做了就行,有點兒小富即安的感覺。

不得不說,這樣的毛不易唱的歌曲,雖然共情能力真的是很棒,但是同樣,這種歌曲的舞臺現場可能並不是很炸裂。

毛不易喜歡用他的歌聲給你講述一個個平凡卻溫暖的故事,告訴你愛是一粥一飯的平凡,一葷一素的陪伴,難受了大不了喝點兒酒,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

也許相比於輸贏,他更在乎的是一首歌裡所帶給人們的力量,與它所承載的意義吧。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跟父母進行一次長時間的相處,每天早上起來和爸媽吃著一日三餐,聽著媽媽的碎碎念和爸爸沉默的陪伴,最大的滿足感從日進斗金變成了每天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恍然間明白,山珍海味也抵不過一葷一素。

有時候,音樂和生活是一樣的,擊潰人淚腺最後一道防禦的,可能不是感情最濃烈的滌盪,而是平平凡凡的恬淡。

可能對於節目來說,輸贏是必須的,現場評審團的選擇,也許就是那個殘酷的必然。

日子總歸是自己的,選擇過成什麼樣也是自己說了算。

無論結果如何,做到自己想做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