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出生的“無幣區塊鏈”如何為互聯網“錦上添花”?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對於公有鏈而言,數字貨幣的作用在以利益激勵作為驅動,通過共識機制使網絡達成一致共識,以長期維持網絡數據的延續性及安全性。在區塊鏈中,公有鏈屬於非許可鏈,即無任何權限可以限制任個體進出公有鏈,這是典型去中心化的代表,而聯盟鏈和許可鏈屬於弱中心環境下的許可鏈。

私有鏈&聯盟鏈

私有鏈一般用於企業內部的管理,如企業數據的保存加密、審計等。比如一家公司在全國多地開設分公司,如何將各地的數據進行統一彙總,又防止企業內部資料被竊取,私有鏈將很好地得到應用。

而聯盟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商業機構為了增強彼此之間的業務關聯性在同一同盟中達成合作。公鏈將網絡的權限分配給網絡的每位用戶,是更加徹底的去中心化網絡,而聯盟鏈的權限只針對該聯盟內的部分成員,由各方機構共同參與網絡的治理維護,並不需要每個人都參與記賬。聯盟成員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利益共同體上,各方貢獻自己的帶寬及存儲等硬件設施,共同維護賬本的統一性。

所以在聯盟鏈中並不需要發行數字貨幣來激勵各方來參與記賬,參與方可以通過鏈下的方式來進行利益的分配,如會費、分紅等。

聯盟鏈所採取的治理措施同樣也是“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比如在一個由10個機構共同治理的聯盟鏈網絡裡,某個機構想要對鏈上的某條信息進行修正,那麼它需要徵得6個以上機構的同意,才能施行該操作。

可控性聯盟鏈

聯盟鏈在“可控性”上表現出巨大優勢,具體表現在:

1. 技術可控:效率低是公鏈的通病,聯盟鏈網絡決策權在少數的機構手上,在性能效率和業務效率上都大大提升。並且,對於聯盟鏈平臺的升級,也顯得相對輕鬆,大家覺得可以,那麼我們就這麼做。

2. 參與者可控:公鏈是完全開放的,聯盟鏈是內部開放的。聯盟鏈可選擇性地增添或刪減參與者,對於新入成員,給與管理參與權限,對於某個作惡機構,聯盟內成員可隨時解除他的權限。

3. 數據可控:聯盟鏈內部機構可公開數據或者選擇性授權,將數據用在你想用的地方,或是企業間的數據互享,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極大地保障了隱私;此外,對於糾錯信息可及時更正。

4. 信任可控:區塊鏈作為技術的本身不可能達到完全的信任,而是降低信任成本。聯盟鏈內部成員由實體機構組成,而這些機構在線下也是同盟合作關係。而聯盟鏈正是通過平臺,將信任數字化,減少信任成本,提升效率。

聯盟鏈應用場景

聯盟鏈在商品溯源、公益慈善、倉儲物流、電子政務、保險理賠等領域得到諸多應用。比如在常見的商品溯源案例中,用戶可隨時查詢商品從生產、質檢、物流等每個環節信息,基於對第三方數據核查擔保公司的信任及鏈上數據不可篡改的真實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商品的真實性(安全性)。

在特定的金融應用場景下,聯盟鏈通過 “代幣”的方式來整合多方業務。比如在跨境匯款中,國內外金融機構通過將本幣轉換成聯盟內的“代幣”,再轉換為外幣,以此完成跨境轉賬。這其中“代幣”的作用是充當一箇中間匯率轉換的工具,讓整個過程更加的透明高效。

目前,聯盟鏈更受一些大型企業的青睞,自2014年成立的Corda是典型的區塊鏈聯盟平臺,該聯盟內的機構有巴克萊銀行、高盛銀行、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等,國內平安、招商、民生銀行等也都在列。Corda聯盟鏈平臺已經在金融、醫療保健、航運、保險等行業展開使用。

國內,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簡稱“金鍊盟”)在2016年成立。目前,金鍊盟成員涵括銀行、基金、證券、科技公司等六大類行業的100餘家機構,在信用、股權、積分、保險、票據、雲服務、數字資產、理財產品發行及交易等領域推動區塊鏈落地。

聯盟鏈產業政策

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產業經濟格局,各國政府對區塊鏈的高度關注,讓區塊鏈得以更加健全的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今年10月24日,中央領導表示:”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以上說話中所談到的“區塊鏈 “指的是聯盟鏈,從高層對區塊鏈的重視,我們也看到區塊鏈未來的發展空間。目前,區塊鏈還停留在早期的發展及試錯階段,鑑於技術、監管、應用等因素,兼備密碼學安全隱私保護及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的聯盟鏈在這一階段,是眾多企業所選擇的技術路線。區塊鏈具體可以用在哪些領域,又將產生怎樣的效益?下方留言你所在的行業,一起探討”區塊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