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自己與自己的無奈戰爭——你瞭解強迫症從何而來嗎?

荷馬史詩中,西西弗斯是人間最足智多謀的人,他同時也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但他卻飽受“推石詛咒”的精神折磨。


因西西弗斯觸犯眾神,諸神為了懲罰他,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但巨石太重,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西西弗斯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中慢慢消耗殆盡。


其實,在這個紛紛擾擾、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西西弗斯,我們稱這些與西西弗斯推石類似的行為為強迫症。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強迫症從何而來?


01. 何謂強迫症


強迫症會使人陷入一種毫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當中,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心理疾病。而他們明知強迫的動作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剋制反覆出現的強迫。


由於強迫思考會引發焦慮情緒,所以強迫症患者會有努力地嘗試忽略或抑制這些無意義行為的念頭,但是通常這些重複思維都無法轉移,於是不得不通過強迫行為的實施來減輕或消除強迫思維所帶來的焦慮感。


02.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交互影響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經常是成對出現的。比如,怕髒,就會反覆洗手、洗澡、洗衣服,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把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條;擔心丟失重要的東西,就會反覆地檢查隨身物品,或是擔心寫錯東西,就會反覆地核對賬目,反覆地檢查有無錯別字等。


強迫思維誘發強迫行為,反過來,強迫行為又鞏固了強迫思維,如此反覆。隨著強迫思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強迫行為的出現次數也會越來越多,同時持續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最終會嚴重地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03. 正常人與強迫症患者的界定


並不是所有的重複思維和行為都是強迫症,正常人也會出現重複的思維和行為,因此強迫症的界定須參考一定的標準。


強迫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會認為死才是唯一的解脫,全球每年由強迫症引發的自殺不在少數。


近幾年來,心理學家發現“愛”也是一種誘發強迫症的“種子”。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在過度保護與溺愛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有了強迫性潔癖。


比如,為了不讓有毒或有細菌的髒東西沾上心愛的子女,每次回家都要反覆地洗手、洗澡,手機也要用溼布擦,直到安心為止,甚至連錢也得洗了,絕不把一丁點兒髒東西帶進家,間接沾在子女們的身上。


這種強迫症屬於現代社會中很有愛心、做到了極度緊張的程度的人,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家人的安全,但這種強迫行為卻大多無法得到家人的理解。



04. 正常人眼中的強迫症患者


強迫症患者的某些思維和行為在常人的眼中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而有強迫症的人如果得不到身邊親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來自朋友和親人的排斥與傷害,他們中的大多數會產生難以描述的孤獨感,開始遠離社會,憎恨自己,出現脾氣暴躁等。


這種失控的強迫思維在多種精神壓力下會進一步加深,從而使強迫症越來越嚴重,產生更多心理疾病。


05. 強迫症的成因


強迫症的病因很複雜,目前認為主要與心理、社會、個性、遺傳及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許多研究表明患者首次發病時,常常遭受過不良的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如人際關係緊張、婚姻遇到考驗、學習工作受挫等等。


強迫症患者個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對自己和他人高標準嚴要求的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既有強迫性人格,表現為過分的謹小慎微、責任感過強、希望凡事都能盡善盡美,因而在處理不良生活事件時缺乏彈性,表現得難以適應。


患者內心所經歷的矛盾焦慮,最後只能通過強迫症的症狀表達出來。


寫在最後:


所以,希望更多正常人能設身處地地替強迫症患者想一想,沒有人願意強迫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要對他們多一份理解與關愛。


又有誰知道強迫症會不會找上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