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祭天大典儀程


自明朝永樂18年第一次在大祀殿舉行天地合祀大典,至清朝光緒33年最後一次在天壇舉行祭天典禮,一共22位皇帝在天壇舉行過祭天典禮。


明初祭天地在一個地方,即天地合祀,每年正月合祀天地日月諸神於大祀殿。明世宗朱厚熜於1530年改合祀為分祀,增建圜丘壇,以冬至日在圜丘壇祭天,定祭天禮儀為三獻,樂以九奏,舞以八佾。
祭祀前三個月,官員選祭祀用的動物,如牛犢
祭祀前40天,樂舞在天壇神樂署演練
祭祀前5天,皇帝欽定親王到犧牲所查看牲只。前1天,在神廚舉行“視牲禮”
祭祀前3天,皇帝齋戒
皇帝齋戒同時,各部官員也要齋戒
祭祀前2天,皇帝查閱祝文,查看祭品
祭祀前1天,皇帝離開紫禁城前往天壇
皇帝到天壇昭亨門,至皇穹宇,向皇天上帝和祖宗牌位進香恭拜
上香後,皇帝到天壇齋宮齋戒
祭祀前夜半子時,望燈杆上祭祀燈點亮
祭祀當日日出前七刻,時辰奏摺呈達皇帝
皇帝穿祭服、出齋宮、至祭壇
皇帝出齋宮時,鐘樓鳴鐘,百官就位,各司其職
鐘樓鳴鐘同時,燔柴爐燃火
鳴鐘後,皇天上帝和祖宗牌位送至祭壇
皇帝到具服臺等候並金盆盥手
皇帝在圜丘壇二層正南位置等候大典開始
祭天大典第一項儀程:贊引官唱贊“燔柴迎帝神”
一整隻牛犢放在燔柴爐上焚燒
祭祀動物的毛血埋入瘞坎
唱樂官唱“樂奏始平之章”
皇帝上香行禮
祭天大典第二項儀程:皇帝敬獻蒼壁
皇帝敬獻制帛
祭天大典第三項儀程:燒湯官向俎牛身上澆灌熱湯
祭天大典第四項儀程:皇帝向皇天上帝牌位敬酒
讀祝官宣讀祭文
祭天大典第五項儀程:皇帝向皇天上帝和祖宗依次敬酒
祭天大典第六項儀程:皇帝第三次向皇天上帝和祖宗依次敬酒
祭天大典第七項儀程:皇帝行禮後退下,祭品從壇上撤下
祭天大典第八項儀程:撤下的祭品送至燔柴爐和燎爐焚燒以敬獻
祭天大典第九項儀程:皇帝行注視禮
祭天禮畢,皇帝返回紫禁城
第二天於天安門版詔,宣佈祭天大典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