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這是導彈工程兵的“打贏時刻”

聆聽礪劍故事

感悟礪劍精神

爭做礪劍傳人

小“火”伴們,大家好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

《導彈工程兵的“打贏時刻”》

有一群身穿叢林迷彩的軍人,“悄悄地”來到深山某處,又在臘月“悄悄地”離開,大半年時間裡與大山朝夕相伴,卻沒有聽風賞月的雅興,他們眼睛只盯著“竣工”,腦子只想著“打贏”。

這支特殊的群體有一個光榮的名字——導彈工程兵。

今天,我就和大家講一講屬於導彈工程兵的“打贏時刻”。

時刻一:凌晨5時50分

鬧鐘突然響起,王連長一個激靈從床上翻起來,摸起手電,迅速穿好工裝,10分鐘後,他要和攻堅的戰友兄弟們一起完成出風口安裝任務。

早飯?等中午再吃。來到洞口,他遇到風口安裝組組長高德偉,“連長,今天的難度還是不小。”“這幾天辛苦了,德偉。”他和高德偉已經習慣了利用“開戰”前幾分鐘討論施工的方方面面。

這件事要從3天前講起。連隊接到任務,C區要急用交工,風口安裝嚴重製約後續吊頂任務,必須在3天內將300多個風口安裝完畢。命令一到,高德偉頓時就懵了。

“300多個風口啊,連長!我們班組總共10個人,就是10天也幹不完。”

“不行,要人我給,頂多3天。”

還能說什麼呢?豁出去了,開幹!冷靜下來的高德偉和連長重新編配人員,重新制定施工計劃,將小班組施工任務量精確到個位數,組織全連官兵突擊學習風口安裝。

霎時間,龍宮深處燈火通明、機聲隆隆、煙塵滾滾,沒有白天黑夜時間概念,恰好給“連軸轉”提供了方便。有個小戰士竟然抱著風口睡著了,連長叫醒他讓回去休息,他卻用冷水洗把臉接著幹。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肯定都能猜到結果:3天時間,風口安裝任務如期完成。

時刻二:下午16時

連長回家結婚,衛指導員頭一次單獨組織施工,內心既興奮又緊張。

在全工區的工程例會上,首長問:“A區屏蔽鋼板鉚接,3天誰能拿下?”指導員不假思索拍了胸脯。這是連隊的老傳統,再難也要上。

實話實說,2000多塊屏蔽鋼板,每塊100多公斤,最高的作業點超過21米,可是塊“硬骨頭”。大家要知道,洞庫裡環境惡劣,陽光和空氣都是奢侈品,作業面上心慌胸悶、噁心嘔吐那是常事。

平時大家最喜歡吃豬血,竟是因為豬血能清理肺塵。面對困難,指導員立即召開“諸葛亮會”,將全連官兵劃分為幾個攻堅小組,成立黨員突擊隊,自己也給編了進去。

他帶領老黨員專攻拱頂最高處,升降平臺距拱頂垂直距離不到1米、距地面20米,施工時只能彎著腰,雙手託不動就用後背頂,一天下來背部多處擦傷、血痕斑斑,胳膊腫得打不了彎,吃飯時連筷子都握不住。

兩天過去,大家都被指導員的激情和幹勁所打動。第三天下午,眼看還剩20多塊屏蔽鋼板,只要裝好任務就結束了,指導員發出了總攻動員令:“截點16時,同志們,衝啊!”

時刻三:晚上23時

大家通常都認為文書是“坐辦公室”的,天天跟文件材料打交道。但在施工陣地上,所有二線人員都是一線戰鬥員。

這不,兩個連隊的文書都給派了活,擔負安裝周界鐵絲網的任務。雖說作業位置在半山腰,但距離山腳少說也有400米。兩個文書都要揹負30多斤的鐵絲網,緊貼懸崖峭壁,橫穿大半個森林,在崎嶇山路上徒步行走,可謂困難重重,但他們心中充滿了自信。

有時候在山腳還豔陽高照,到山間卻是瓢潑大雨。一連文書小李戲稱自己衣服永遠是溼的,要麼是雨水,要麼是汗水。

都說苦累中必有收穫,這話一點沒錯,有時苦累甚至帶來了“意外收穫”。深山密林嚴禁煙火,這條法規可不能違犯。對菸民來說,只有晚上回到工地才能“過把癮”。可返回工地後往往是睏意大於煙癮,久而久之,小李不知不覺中居然把煙給戒掉了。

這天晚上23時,小李一行4人回到工地,粗略估算一下,今天4個人加起來走路得有400多里。

“哇,照這樣算,這個月我們能走出個萬里長征。”

大家疲憊的身軀似乎被這個話題激發了新的活力,個個都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勝利走完這段“萬里征途”。

對於導彈部隊來說,“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是打贏,對於從未發射過導彈、甚至壓根就沒見過導彈的工程兵而言,“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也是打贏。或許祖國的某一片深山峽谷,此時此刻正活躍著他們“看不見”的打贏身影。

撰稿:盧兆卓、丁兆明、劉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