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地毯式”摸排54.9萬住戶 建立34個隔離點

▲2月1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六次新聞發佈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徐和建主持。市社區防控組副組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昌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王燕慶,大興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艾麗,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主任醫師吳疆出席發佈會,通報北京最新疫情,介紹北京市社區(村)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回應社會關切,並回答記者提問。(關注@北京發佈 微博,瞭解發佈會詳情)


大興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艾麗介紹大興區村莊(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大興區現有村、社區753個(527個村、226個社區),總數全市最多,常住人口近180萬。在區域位置上,也是首都南大門。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結合大興區域特點,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第一,體系上:區委總動員、基層全響應。

將村莊(社區)防控作為重中之重,第一時間成立村莊社區防控組,加強指揮調度。廣泛動員基層黨組織、黨員群眾的力量,為抗擊疫情築起牢固防線。

一是選派黨員幹部下沉一線。迅速組織3732名機關幹部派駐到社區(村),動員1萬餘名在職黨員報到,參與疫情摸排、隔離阻斷、保障供給等工作,有效補足基層防控力量。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深入防控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及時記錄幹部的擔當精神、作用發揮、實際成效等情況,通過提拔獎勵、提醒談話、組織處理等手段,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在防控一線成立109個臨時黨支部,有效整合派駐幹部、流動黨員、志願者等力量。有的街道組建“黨員突擊隊”,以樓門為單元,24小時輪守值班,全天候做好人員排查、防疫宣傳等工作。有的鎮建立“紅色代辦”制度,黨員在線認領代購代買服務崗,點對點為隔離人員提供志願服務。

三是強化人才的智力支撐。引導區內“新國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積極投身防控工作,在病毒發現甄別、醫療救治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們“新國門”領軍人才牽頭的重點實驗室,夜以繼日研發出用於檢測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僅15分鐘就能快速得出檢測結果,已應用於“火神山”醫院。

四是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力量。緊緊依靠群眾推進防控工作,湧現了許多感人的事蹟。我們的一名白血病患兒母親,將給孩子儲存的4箱960個N95口罩捐給了村黨支部,以此回報黨支部和村民在孩子患病期間對家裡的幫助。有的熱心群眾把自家的地毯捐出來,剪成小塊兒噴灑消毒液,放在小區各單元門做消毒墊,方便居民出入消毒。

第二,人群上:所有人員大排查、重點人群全管控。

我們組織廣大基層黨員幹部開展“敲門行動”,對全區54.9萬住戶進行“地毯式”摸排,一輪一輪“接力”,力爭不漏一人。在摸排過程中,應該說我們基層幹部很辛苦、也很智慧,創新出“樓上敲門、樓下數燈”、一封信來“站崗”等排查舉措(為做到對住戶門兒清、零打擾,將一封信貼在未返京住戶的出租屋門縫上,每天觀察是否破損,判斷是否回京,讓一封信替工作人員站崗)。

在摸排的同時,我們與時間“賽跑”,聚焦即將出現的返京大人流,從往年數據上找規律,從行業和屬地上抓聯動,從交通流量上搞監測,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九條應對措施(加強以房找人以案查人,緊盯城鄉結合部出租房屋,暢通外圍查控臺賬轉遞機制,加強社會面摸排,加強科技應用,強化流管平臺運用,發揮民警兼任社區村副書記作用,加強矛盾風險滾動摸排,加強對個人極端行為預測預警預防)。

為延緩返京大人流,企業、房主、村(居)委會三方發力,做到“三打電話”,即房東給租戶打、企業給員工打、12345做好回訪,同未返京人員講形勢、講要求、提希望,爭取理解、爭取支持,應該說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了。對於在京的人員,我們在排查的基礎上,分類制定了管控措施。

針對密切接觸者,我們建立了34個集中隔離點,可容納2429人,進行24小時監測,隔離不隔愛。

針對湖北等疫情高發區來京人員,組建14天溫情服務隊,在居家觀察中,提供“五個一”服務包(一隻溫度計、一瓶消毒液、一本宣傳冊、一個口罩和一張體溫測量登記表),開展管家式服務。

同時,重點關注高齡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成立關愛小組,專門提供代購、代買等生活服務。


第三,區域上:農村突出全覆蓋、社區突出大聯動。

疫情面前沒有絕對的安全區,大興進京卡口多、流動人口多,情況比較複雜。我們堅持“重點抓、抓重點”,做好全區1052平方公里的防控工作。

在農村,全部採取了社區化管理,制定村莊防控“明白圖”,統一標準科學防控。同時,我們重點抓好兩類村:一類是城鄉結合部的65個村,這些村出租房屋多、人員流動大,我們排查了租住戶2萬餘戶,抓好村、房主、租戶責任落實,區級層面下派253名幹部強化力量;另一類是與河北交界的43個村,處於防控的前沿,是首都的第一道防線。我們發動外圍防線364名群防群治力量,支援鄉村道路卡口,配合公安機關加強進京車輛人員的防控。到目前,我們保持了農村地區“零病例”。

在社區,大興的社區數量在郊區中位居前列、形態多樣,我們在所有社區推行“五步工作法”(即建立臺賬、制發證件、人員登記、暖心服務、自我防護)的基礎上,針對68個無物業小區、醫院周邊的12個社區,探索推廣興豐街道黃村西里社區“黨建聯合體”、亦莊鎮鹿海園社區“技防+人防”等防控模式,專門制定了確診病例社區應對工作方案,建立起了專業、規範的防控體系。

在商務樓宇和園區,我們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整合各級部門、屬地、產權單位等各方面力量,把85個樓宇、75個園區和154家中央、市屬企事業單位全部納入社區防控體系,尤其是5個納稅億元以上的樓宇和新媒體、生物醫藥基地2個園區,我們採取了“三書一證”(即簽訂企業、員工、房東加強防控三方承諾書、實行出入證管理)、建立備用職工宿舍等個性化舉措,在加強防控的同時積極為復工企業解決好難題。為了把防控措施落實落地落細,我們成立了10個工作組,每天“四不兩直”下沉到防控一線,督落實、查問題、出主意,真正壓實防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