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愛不能太“自私”,長大容易讓他沒出息

很多家長反映:為什麼我的孩子越來越大,卻變得越來越自私呢?

小時候那個還會把幼兒園發的吃的帶回來給我的孩子,現在怎麼這麼冷漠,心裡只有自己;家裡的玩具、吃的,別人碰都不能碰,動一下就會跟你發火,哭鬧;吃飯的時候,一有好吃的,自己喜歡吃的菜,立馬夾到自己碗裡,快速吃掉;上初高中了,為了追求時尚,無論多貴的衣服鞋子,都吵著要買,如果不買就會翻臉不認人。


我很明白家長的這種擔憂,覺得自己掏心掏肺的對他好了,為什麼到頭來卻是這樣不盡人意,變得自私,漠視人群,屬實讓人心寒。而且這種自私的人步入學校、社會,也是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他自身也是有影響的。可是,孩子變成這樣,父母是不是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呢?作為父母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問題呢?都說物極必反,愛的太滿就會容易漏!!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有意識,會說話,能儘可能的表達自己,開始區分“你”“我”、“你的”“我的”“他的”。


在三四歲的時候,喜歡佔有和支配自己的物品,就像我的妹妹,父母都去上班,外婆帶著她,所以和外婆的關係無比融洽,我們說外婆是我們外婆,她都會號啕大哭說外婆是我的外婆,不是你的外婆,想要把外婆佔為己有。

在這兩個年齡段,孩子不喜歡分享、普遍表現出佔為己有的現象,這是一種成長的發展規律。

可是,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孩子的心智已經開始逐漸成熟,這時孩子還是出現自私行為,依舊把任何東西佔為己有,父母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呢?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呢?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思想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天真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的父母普遍的都在控制著自己孩子的思想,直到後面孩子沒所作為,就怪孩子從小沒有主見。尤其是成年之前以及剛步入社會的那幾年,父母會嚴格把控我們的想法,會替我們選擇未來的專業、大學、以及工作,還有操心插手婚姻大事。可能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他們什麼都不知道,都是用天真的想法在“揮霍”自己的人生,當孩子想維護自己的想法做出反抗時,父母就有可能會用道理或者暴力解決。


仔細想想,現在的成年人,哪個人敢說,父母為他做出的那些事,是真正的讓他快樂的。說得都是,就是因為你們從小對我的溺愛啊,導致我現在啥也不會,都怪你們。說到底,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有時候真的不是孩子想要的,相反還會是一種傷害。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其實朋友一直有一個很小的夢想,那就是當個畫家,但是她的父母覺得學畫畫沒什麼前途,最多就當個老師,就業比較困難,這些在朋友看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父母竟然讓她學醫,勵志讓她做個救死扶傷,為人民奉獻的護士。一個連針都不敢抬,見血暈血的人,叫她去當護士,這不是難為她嗎?朋友一直敬佩醫生護士,但是敬佩和自己喜不喜歡做就完全是兩碼事

想法雖好,可朋友心有餘力不足。大學學了幾年,無疾而終,因為她實在沒膽量面對人體體內的各種器官,也實在沒有興趣面對各種複雜的藥物,每天在學校渾渾噩噩。

父母對孩子的愛太自私,孩子長大後,真的會有出息嗎?父母總是以我都是為了你好控制著我們,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反感父母對自己生活的過多幹預,但是又不做出反抗,這就像一個惡循環,一步錯步步錯,在不喜歡的專業裡拿到裡資格證,在不喜歡的工作裡努力生存,渾渾噩噩的過完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想要對孩子真正的好,請學會放手,讓孩子有主見的選擇,學會傾聽,適當提出意見,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別人的人生。從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無私的精神,從小事做起!!!


不是說所有的父母的選擇都是錯的,但是起碼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就算是他的選擇是錯的,你的是對的,起碼也讓他參與進你選擇的意願裡去,別讓你的愛成為溺愛,別讓你的愛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