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全國各城市居民旅遊偏好圖鑑

搞旅遊,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投資運營,搞清楚各地居民旅遊偏好很重要。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人群、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等等,都有不同的旅遊訴求,故而,在旅遊規劃實踐中,採用“市場倒推法”去定位,非常重要。市場定位是一切規劃的前提,資源應該是第二位的。有兩個現象,可能於本文關係不大,但感覺有必要說,算是延伸一下自己的觀點:一是很多旅遊投資方做規劃,張口就要讓提供案例。我認為,任何案例都不能借鑑。正是因為現行社會體制下由來已久的、大行其道、隨大流、趕熱鬧的所謂“參觀”,才造成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不同的資源和文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不同的市場,理所當然需要不同的產品。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參考,旅遊項目需要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唯我獨尊。二是最近去雲南怒江考察,聽當地百姓講,有關部門要求他們不說當地的、民族的怒族、傈僳族、獨龍族、藏族語言,而要說普通話。個人認為,既然當地要大力發展旅遊,從旅遊的角度,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之間說方言,因為方言蘊含著一種地域化風情和習俗,這是旅遊者希望聽到和看到的,旅遊本身就是為了感受一種異域化的生活風俗習慣。當然,如果發生購物之類的活動,面對遊客可以用普通話交流。來源 | 旅業鏈接(ID:Travellinkdaily)

比如當你提到火鍋,北京人想的是熱氣騰騰的銅鍋涮肉+糖蒜燒餅,無辣不歡的重慶人眼裡鴛鴦鍋都算不得正宗,廣東人則想起了一頭牛的部位詳解圖……而海南人習慣了夜裡十二點開始一天的生活,山東人則格外偏愛倒裝句,武漢人吃麵必須端著走,東北人認為自己的燒烤最正宗,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活著走出來……

說到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這件事情放在旅遊偏好上,也完全成立。 下面,就請來自各城市的遊客們對號入座。

01

各城市居民旅遊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