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拿中俄當“假想敵”製造軍事威脅,專家斥:美國行為很荒唐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美國媒體5日稱,美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劉易斯4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表示,自去年底取得完全作戰資質以來,第二艦隊一直在努力訓練高端作戰,強化美軍的大國競爭能力。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4日證實,已正式部署代號為W76-2型的低當量核彈頭,此舉被視為美軍提升大國競爭力的又一例證。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打算為遏制俄羅斯而研製低當量核彈頭。

美軍的大國競爭能力通常被認為是與中俄之間的競爭力。美國海軍第二艦隊2011年被解散後於2018年重新組建,以強化海軍力量、投入與俄中的競爭。去年9月,美國海軍第二艦隊在冰島臨時設立遠征海上作戰中心,監視俄中在北冰洋的行動,同時維持美軍在該地區的部署。劉易斯說,第二艦隊會繼續展開此類軍事行動。此前他曾說,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在這一海域的活動,北冰洋正成為一個大國競爭的區域。

劉易斯在CSIS發言時稱,俄羅斯最近在北極圈建立了新的軍事設施,甚至建造了能夠攜帶各種射程導彈的破冰船。”五角大樓此前曾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聲稱,中國預計會加強在北冰洋的軍事存在,包括可能在那裡部署核潛艇。劉易斯認為,如果美軍不以慎重和沉穩的方式進入北冰洋,那個地區將來肯定會發生軍事衝突。

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將自身在北冰洋地區擴大軍事活動的行為歸咎於中俄,這很荒唐。中國從未像美國及其盟友一樣在北極保持軍事存在。中國“躺著中槍”是因為美方念念不忘的大國競爭,是美國在製造敵人。與此相反,美國及其盟友在北極的軍事活動從來沒停止過。美國媒體稱,最近美國海軍在北冰洋冰層下部署了水下機器人,用於與俄羅斯在北冰洋爭奪戰略新航道。重新成立的第二艦隊作戰海域擴大到俄羅斯家門口,即巴倫支海。美國才是北冰洋“軍事化”的始作俑者。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約翰·羅德4日表示,美國海軍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部署W76-2低當量核彈頭。羅德稱,新導彈將加強美國的威懾力,並向潛在敵人證明,美國可以保證並果斷地應對任何威脅。分析認為,儘管低當量核武器的爆炸威力較小,但在衝突條件下對方或因無法辨別來襲導彈的核彈頭類型而作出誤判,部署低當量核武器不利於戰略穩定。

中國核戰略專家、核軍控專家楊承軍教授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國防部證實部署W76-2型低當量核彈頭的信息,應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美國此舉將對世界和平穩定帶來更大的威脅。楊承軍認為,雖然美國聲稱該武器的研發是針對俄羅斯,但事實上這是美國新的騙人伎倆,只是為該武器的服役列裝製造藉口。美國決不會拿核武器去輕易打擊與其核能力勢均力敵的俄羅斯,美國未來真正的核打擊對象更有可能是伊朗、伊拉克等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