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緊逼,華為完善鯤鵬計算產業進入Intel獨大的服務器芯片市場

外界都說這兩年Intel在擠牙膏,英雄落幕,但Intel似乎很佛系,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進程出發,前不久公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也輕輕鬆鬆超出預期,證實了自身的實力。在這份財報中,服務器CPU提供相關產品的數據中心集團受增長19%,是Intel業績表現的一大亮點。

現如今,高性能計算HPC市場擁有著豐厚的利潤,已經持續增長了很多年,也吸引了不少巨頭加入其中。目前,這一市場中有6家可靠的供應商,其中Intel長時間拿下超9成的市場份額,不過今年競爭激烈,其還要面臨著AMD和Arm在x86陣營中的左右夾擊,而且隨著計算機國產替代“3-5-2”的持續推進,隸屬於Arm服務器CPU陣營中的華為也將和Intel展開正面競爭,屆時Intel以一敵三似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過去,AMD憑藉著超強的相加比進入服務器CPU市場,從Intel嘴中搶食,AMD Eypc猛烈的發展勢頭讓Intel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二代Eypc CPU問世後將進一步衝擊Intel,搶佔Intel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Arm也在緩慢進入CPU領域,因為Arm能夠進行IP授權,可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所以也比較受大眾歡迎,AMD和Arm的左右攻擊讓Intel顧及不暇,

雖然Arm進入市場較晚,但其勁頭很猛,目前,富士通、Marvell、亞馬遜、華為都已經推出了基於Arm指令集的高性能服務器CPU。數據顯示,2019年有50000顆Arm芯片被應用於HPC,預計今年這一數字會超過233000顆,2024年會超過610000顆。未來5年,Arm處理器在這一領域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64.7%。

​如今國內市場深刻意識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這也導致國產替代需求進一步增長,加快多個領域的國產替代速度,據悉國內需要更換2000萬至3000萬件國外設備,這也意味著華為Arm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另外,有研究機構給出數據顯示,中國計算終端設備市場規模近4000億元,其中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這也將給華為帶來更大的機會,日後深耕這一市場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華為可以說是國產設備的鼎力支柱,在各方面總能給人驚喜。去年年初其發佈了業界最高性能的Arm指令集機構處理器鯤鵬920,主頻可達2.6GHz,單芯片可支持64核,集成8通道DDR4,內存帶寬超出業界主流46%,性能十分強悍。目前,華為正圍繞著華為鯤鵬處理器吸納人才,完成了技術軟件生態構建,很多產品已經基本成型,日後還將進行進一步的技術研發,持續完善鯤鵬計算產業。

既然加入HPC市場,那麼華為勢必會和行業巨頭碰面,會和Intel展開正面競爭,雖然過去華為表示不想和Intel競爭,但其每一步棋似乎都在為和Intel競爭鋪路。不知道薑是老的辣,Intel會一路稱霸市場,還是華為逆襲實現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