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乙級聯賽生存大挑戰!

最近國內有多達9個俱樂部解散了

解散的原因無疑是cover不了成本,就是所謂的承擔不了,那麼一支中乙球隊運營成本要多少呢?

網上可以找的資料很少,不像外面每個球員年薪多少都是公開的數據,但國內都是保密的,根據語焉不詳的資料,中國的乙級聯賽工資大概在幾十萬,比如大連千兆,說欠薪700萬,按照30人配置(其實一線加二線可能不止),那麼人均半年20萬。綜合700萬包括獎金,千兆中游水平,預估中乙平均年薪40萬。不考慮稅(五險一金),就預估40萬吧。這個基本接近目前中國收入水平。比如你在一個遊戲公司,正常員工工資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吧,又或者我們的大北京上海深圳,平均工資都接近這個數,考慮足球運動員是青春飯,還不是省市體育局運動員。有人說,就這點水平,3000可以了。這是怒其不爭的氣話。

這裡參考吉林百嘉球員採訪,他們的工資月薪在2萬左右,考慮稅和獎金,一年人均成本40萬也接近

參考在著名足球遊戲Fm裡面,英甲英乙球員週薪1500英鎊,年薪大概8萬。接近72萬人民幣。這個收入大概是英國人平均收入3萬鎊的3倍左右吧

所以我這裡先按照中乙平均薪資40萬,合計球員工資合計1200萬,還沒有考慮教練與球隊工作人員。怎麼也得1300萬。

考慮到目前中國的人力成本與相關經營成本,這幾乎已經是最低成本了,如果中乙球隊還需要梯隊,那麼這個投入需要繼續放大!

其實這不是金元不金元的問題,本身這二十年房價都漲了五六倍吧,如果是北京,可能都十倍了。

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佈了一份英超球隊2017-2018賽季的財政報告,英超球隊的的工資與收入的比例從55%增加至59%。我們按照60%計算!相當於一個球隊至少需要有2100萬左右的收入才能保障運營。這800萬包括了場租,安保,差旅費。

再來看怎麼消化這2100萬!(參考數據,

每日新聞報道有一個南京沙葉河海,說要1800萬一年的運營支出),也是接近這2100萬。

一個收入是比賽日收入,也就是球票,目前中乙平均觀眾1200人左右。單價50,不考慮贈票因素的。單日收入6萬(數據來源,2018第九輪,場均1431人,23輪,1151人),按照30輪,15個主場,收入合計90萬。頂多100萬吧!

冠名費,我們先來看中乙聯賽冠名,跟中超,中國平安5年10億不一樣,中乙是同道偉業5年3000萬,平均每年多少600萬。32個俱樂部,每人可以20萬一年。考慮這600萬也不是分給俱樂部,只是從每場比賽1200人,整體冠名是30分之一。(其實也合理,畢竟中超影響力是中乙30倍)。那麼球隊可以拿到的冠名商業贊助,估計也是小100萬。

剩下的只能讓作為大股東來出這個費用了。如果沒有冠名(2020後,需要名字中性,那麼也就沒有了冠名)對了,還可以球衣正面廣告,只是之前賣不出100萬的,那就自己啃下來吧。

天啊,怎麼這才弄下來300萬,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經營方式,收入最多300萬!其他需要想辦法!

每年還有1800萬的經營虧損!300萬最理想的收入,你跟我養30人的專業球隊?還要梯隊!還要差旅費,15個客場,每次坐高鐵別說飛機了吧,18個上場,主教練工作人員下來也得25人。加上住宿,來回人均2000吧,也得5萬,15下來也得75,然後人均工資5萬?

這是一個虧本生意,所有的俱樂部,都在嚴重虧損,下面一個表來看看也許的改善

全球聯賽場均觀眾,不好意思居然沒有中甲,也沒有中乙,只有中超排第六,假如目前中乙能在1200人場均觀眾基礎上,提升5倍,達到6000人(幾乎很難,估計中甲都做不到),那麼相信門票收入,商業贊助價值也可以放大5倍,達到1500萬左右,雖然還可能虧損600萬,但起碼可以稍微缺口不大吧。

剛剛解散的中甲梅縣鐵漢生態,年收入僅1700萬,注意,是中甲

其實中乙也有一些球隊觀眾可以達到這個,比如之前的陝西,至於贈票比例就不考慮了。

所以中乙球隊生存解決方案

1.壓縮成本

多用年輕球員,本著培養目標,與球員利益一體,爭取做好球員往上的臺階

2.與大俱樂部合作

比如租借共享大俱樂部的梯隊成員,然後擁有一定的權益,這也是歐洲小俱樂部比較多做的

3.租借,還可以減少人力成本

4.深耕當地市場,培養球迷

5.每年賣一兩個球員,換取轉會收入,按照目前的缺口預估,如果可以實現500萬左右的轉會收入,將會有效降低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