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書法同行80年,得到的,用再多錢也換不來


#自拍我的故事#《文東紀實影像》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邵華傑,安徽蚌埠人,今年85歲。5歲被父親逼上學堂,讀了私塾,開始練習毛筆字,這一寫就是80年,我的人生也因為寫字而在不斷地改變著。今天我就想來跟大家說一說,我與書法結緣的那些事。講述丨邵華傑,記錄整理丨文東。


1935年,我出生在蚌埠一戶普通的農村家庭裡,父母都是勤勞本分的農民。我父親是個特別有智慧的人,一天書沒讀的他,一般的字都認識。年少時父親特別想去讀書,可由於家裡困難,始終沒能如願。所以他特別重視對我的教育。這是我父親生前的照片,當時已經80多歲。
5歲時,我就被父親逼著去讀私塾,而且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母親由於是裹腳,重體力活幹不了,所以每天就在家看著我寫字、讀書。讀了三四年的私塾,我的字就寫得稍有模樣,常常受到先生的表揚。這是我母親生前的照片,當時也80多歲了。

1944年,村裡取消私塾辦起了小學。當時的小學不同於現在,和私塾差不多,全校的學生都擠在一個班級裡,小的五六歲,大的有20多歲。1950年小學畢業,恰巧遇到全國實施土地改革,我們家被定性為富農。因為成分不好,不能升學,父母就給我找了個童養媳。這是我與老伴現在的合影,定童養媳時她才13歲。
土地改革後,各家各戶都要辦理土地使用證。當時因為我毛筆字寫得好,就被抽去寫土地證,那一寫就是2個月。整天從早寫到晚,還不能寫錯一個字,小字筆不知道用壞了多少根,手指累的伸不直,無奈只能用溫水泡。但,那兩個月卻讓我的書法功底進步不少,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1952年富農子弟可以上中學了,我就跑去小學復讀。1953年考入蚌埠市第三中學,由於熱愛文學和書法,我被選進了學生會和團委。那個年代毛筆字的用途很多,但凡有任何活動都要寫標語和大字報。這是讀初三那年,我們團委支部的合影,後排右3是我。

中學時期我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常常被安排參加一些活動。學生會和團委寫標語、板報的事情幾乎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最多的一次一晚上我寫了上百張宣傳海報。那時候沒有複印機,只能人工一遍遍地抄寫,既耗時又費勁。這是1958年參加宿專職代會的留影,後排左一是我。
讀高中時,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夠考上大學。但1959年,高中畢業時,儘管我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可由於出身富農家庭,被限制報考大學,也只能在父母的同意下無奈報考了六安師專中文科。這是我高中畢業時,全班同學的合影,後排右一是我。
當時的師專是兩年制的,所以1961年8月我們就畢業了。這是我們中文科全體同學的畢業留影,後排左起第六個是我。我們班只有一個女生,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能讀上師專或大學的女孩子都非一般家庭。師專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太和師範,當了一名老師。

1962年,我與妻子結婚了。婚後她隨我到太和生活,沒有收入來源,她就在學校幹起來打掃衛生的工作。1963年下半年,我被調回懷遠文教局,主抓宣傳工作,這期間我的毛筆字又有了用武之地。從那以後,我和妻子就定居在了懷遠,一直生活到現在。圖為1962年5月,我與妻子在太和的留影。
1970年,恰值文革中期,縣裡成立革委會,我被調到了宣傳小組工作,這個宣傳小組後來被改名為宣傳部。當時在組裡,寫字全是我的。那個特殊年代的宣傳工作可不容易,稍不留心寫錯一個字都有可能惹出麻煩來,所以特別磨鍊人。這是1972年,革委會期間,我們蚌埠地區的11名代表到省裡開會,在安徽省博物館前的留影,前排左四是我。
革委會期間,我不知寫了多少張大字報,糟蹋的紙筆也不計其數。寫得東西多了,漸漸地在懷遠本地,大家開始知道我。寫字的壓力也隨之增多,生怕被別人挑出毛病來。所以說,我的字,都是被逼出來的。這是在宣傳小組工作期間為一位同志送行時的留影,前排右三抱孩子的是我。

文革結束以後,我一直在宣傳部工作,那期間要經常參加一些文化活動。漸漸地自己的知識面也在拓展,接觸和嘗試了很多種文化形式,但我始終沒有把書法撇下,而且一天不寫就感覺缺了點什麼。這是1985年參加懷遠縣泗州戲劇元旦聯歡會時的合影,二排右五是我。
1991年,懷遠縣成立文聯,我被任命為文聯主席。在任文聯主席期間,我特別重視傳統文化的建設,為了起到帶頭作用,在練習書法之餘,自己開始研究起了詩詞楹聯,陸陸續續這些年,也寫出了不少作品。這是90年代初期在一次參觀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工作時的留影。
後來,我還擔任過蚌埠市文聯常委、懷遠縣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等職務。詩詞慢慢地被多家刊物發表,書法作品也在全國多次展出並被收藏。1996年,我從縣文聯退休,開始過起了居士生活。這張老照片裡,我與老伴身後的牌子上寫的就是我的齋號,叫深覺齋。

退休後不久,我的身體就出現了狀況,心房震動比較嚴重,只能做手術。可是手術並不理想,北京上海蚌埠的專家都看過,說治不好,隨時都有發病的危險。所以呢,出院後,我就特別重視調整心情。沒事就練練書法,寫寫詩詞,或者出去散散步,飲食上我也注重清淡,就這樣挺到了現在。
近20年來,我一直潛心研究書法和詩詞,不僅從中得到了一些人生感悟,也收穫了不少榮譽。我現在擔任著縣文聯和縣詩詞楹聯協會的顧問,同時還是中華詩詞澄霞詩社理事,安徽省詩詞楹聯學會、中國楹聯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的會員。這本書上全是我這20多年寫下的詩詞楹聯作品,出版冊數不多,僅供於圈內交流使用。
在我眼中,書法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功夫,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自己喜歡,那永遠都是最好的。退休前,我對書法的認識僅限於工作和愛好。但退休後的這場大病,讓我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活到現在,一大部分來源於書法對我的磨鍊。你們看我在這兩塊竹片上刻下的字,就是我的自勉,心態好了,人才能悠然自得。

這輩子,我沒靠寫字賺過一分錢,卻賺得了好心態,這是用再多錢也換不來的。回顧我的一生,從5歲起被父親逼著寫字,再到讀書工作,一步步被逼著寫了無數的字,早已將脾氣磨平了,所以我才能不急不躁、心態平和。這人心態好了,快樂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