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小霸王”尷尬了,兩棲艦明年服役,卻無艦載機可用

從抵住美國壓力引進俄製S-400防空系統,到越境敘利亞發動“和平之泉”軍事行動,再到新年之初介入利比亞內戰,中東軍事強國土耳其一直被國際社會看作桀驁不馴、蠻橫無理的“小霸王”。不過,這個小霸王之所以如此強硬,其強大的軍工實力正是底氣來源。根據國外媒體報道,繼國產空空導彈等軍工項目之後,土耳其海軍自主研製的“阿納多盧” 號兩棲攻擊艦也即將完工,將在2021年正式服役。據悉,這款排水量高達27000噸的兩棲攻擊艦將具備搭載F-35B艦載機的能力,將幫助土耳其圓了“航母夢”。

眾所周知,由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土耳其除了在中東地區和眾多阿拉伯國家存在利益糾葛之外,在地中海地區更是和希臘、塞浦路斯等歐洲國家劍拔弩張。特別是有著“天下嚥喉”之稱的的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土耳其的戰略位置更是充分凸顯。基於此,近年來,土耳其發展海軍的力度不斷加大,打造“阿納多盧” 號兩棲攻擊艦就是土耳其謀求地區霸主地位的重要體現。

當然,航母作為海軍實力的頂級體現,由於技術門檻高、資金消耗大,至今全球僅有10個國家擁有航母。土耳其方面由於在大型戰艦特別是航母研製領域並不成熟,因此退而求其次,選擇噸位較小、研發建造難度相對不高的兩棲攻擊艦。從設計風格來說,土耳其將西班牙首創的戰略投送艦作為“阿納多盧”號的設計藍本。因此,這艘戰艦的定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兩棲攻擊艦,而是類似於兩棲攻擊艦與輕型航母的結合體。僅僅從噸位來看,其27000噸左右的排水量比法國海軍現役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略大,也超越了意大利海軍現役“加里波第”號輕型航空母艦,但也沒有達到中型航母的標準。

為了進一步縮短工期,節省精力與資金,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阿納多盧”號大量採用了國外技術,堪稱萬國設備的DIY。除了艦體結構以西班牙技術為標準之外,目前這艘戰艦的很多核心設備均是此前採購自美國。當然,由於在軍購問題上出現矛盾,土耳其方面放棄原先的美製LM-2500燃氣輪機,而是換裝了德制西門子柴油機,並且配備了法國研製的SMART-SMK2輕型相控陣雷達。然而,根據西方媒體的透露,“阿納多盧”號依然採取了傳統兩棲攻擊艦的標準化平直甲板,並沒有根據起降固定翼飛機的需求進行現代化改造。不僅如此,它也保留了船塢的傳統設計,主要就是用於兩棲登陸作戰。按照土耳其海軍的設計標準,除了可以搭載LCAC氣墊船、LCVP人員登陸艇之外,“阿納多盧”號一次性可以運輸13輛坦克或27輛兩棲裝甲車,並具備投送一個營級(兵力為700人)作戰團隊的能力。因此,儘管土耳其海軍將其定義為為“準航母”,但距離真正形成戰鬥力還有不小的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阿納多盧”號在賽德夫造船廠建造期間遭遇了火災。儘管火勢很快得到了控制,但由於艦體部分受損,整個工期不得不向後推延。不僅如此,按照土耳其軍方的設計規劃,一旦“阿納多盧”號轉型升級為輕型航母,其艦載機將以美製戰機為主。其中,直升機方面主要機型就是美國的“支奴幹”,而固定翼艦載戰機也是美國的F-35B“閃電”。甚至,在戰艦的自衛防禦武器方面,土耳其方面也早早敲定了美國的“拉姆”近防導彈系統、“密集陣”系統等王牌裝備。不過,隨著土耳其被美國踢出F-35項目,並且斷絕了軍事採購渠道。即便“阿納多盧”號很快服役,也會面臨“無機可用”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