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CPA報名限制專業?

CPA、初中級會計職稱等考試是否應該限制專業?關於這個的討論就像一個大型辯論會現場!


前段時間,中注協證書發佈了2020年的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的公告,但是關於報名條件、考試大綱等具體的安排卻要在今年3月才會發佈《2020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報名簡章》。

隨著報名簡章公佈時間的不斷接近,近期,關於CPA、初中級會計職稱等財會類證書的考試報名條件是否應該限制專業的討論又逐漸復甦。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CPA、中級等考試是否限制專業這件事的意見都各有說法,相持不下。

一、限制vs不限制,大型辯論會現場


正反:限制專業


支持限制專業的小夥伴還是有很大部分的,至於為什麼支持,給出的理由也林林總總:


更有甚者坦白直言:財會專業證書,是個人就能考,考個錘子!



至於怎麼限制專業,智慧的網友也扔出瞭解決方案:


反方:不要限制專業


對於以上財會證書考試限制專業的言論,反方表示極力反對,並給予強烈譴責以表決心!理由如下:



對於仍然堅持說要限制專業的正方,反方放出嘲諷技能:你們堅持限制專業,是要保護你們本專業的學渣嗎?技不如人,那就待在底層吧!



當然,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有平衡派,看的比較辯證和全面:


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正反兩方誰又能更勝一籌呢?


二、案例+數據+邏輯=結果?


注會菌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從案例、數據、邏輯三個方面推測出結果。


首先是案例,我們看下已被限制專業的司法考試:

2020年是非法本參加司法考試的最後一年,司法部在2018年進行了司法考試改革,名稱也從“國家司法考試”變成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場考試,有人稱為“法考”有人稱為“司考”的原因,它們本質上其實是相同的。

司法考試改革的重點在於,2018年4月28日及以後入學的非法本專業的考生都將不能報考法考,也就是說,隨著2020年2017級考生的畢業,2021年畢業及往後畢業的非法本學生,都將不能參加法考。

而這些考生想要參加考試,需要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畢業後從事法律行業超過三年;

繼續修法律或法學專業的研究生

司法考試都被限制專業了,財會證書為什麼不限制!這也是正方限制派的理由之一。


那我們用數據角度進行一個分析對比:


CPA考試歷經了將近30年,2019年CPA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173萬人,可以說考生規模幾乎每三年就要翻一番。


但是CPA現在的執業和非執業注會加起來依然不足30萬人。


而法考近幾年的報名人數一直在60萬左右徘徊,報名人數不足注會的一半,但是每年新增的持證人數量幾乎在8—10萬,到2018年法考的總持證人數量已經超過了90萬人。



也就是說,同樣作為會計和法律行業的高含金量資格證書,注會雖然報名條件低、報考人數多,但持證人數量增長卻特別慢。而法考雖然報名條件高,報考人數少,但是持證人數量增長卻特別快。

或者這正是司考急於變革成法考,並且抬高報考門檻的原因。


那麼邏輯上應該怎麼去推理呢?


第一:注會雖然報名條件低、報考人數多,但持證人數量增長卻特別慢;

第二:CPA現在的執業和非執業注會加起來依然不足30萬人;

第三:市場的現狀是基礎會計人員充分飽和,而高端綜合型財會人才卻極度缺乏,存在大量市場供需空缺;

第四:市場機制是供需平衡的。


三、到底會不會限制專業?


上部分我們看了司法考試的案例、看了相關數據,也給出了一定的推理邏輯,相信有部分小夥伴已經得出了推理的結果:CPA暫時不會限制專業。


理由如下:


首先,CPA的難度決定了不管限不限制專業,對通過率的影響都不大。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即使是會計專業本科畢業,備考CPA都覺得在“聽天書”,沒有審計經驗的考生,備考審計時崩潰的概率也極高,所以限制專業意義不大。


其次,CPA備考時間跨度非常大,限制專業容易造成人才質量下降。

CPA和法考最大的區別就是,備考的時間跨度不同,所以法考生可以在1—2年內拿到證書,快速運用到實踐中,而注會考生可能需要4—6年,邊備考邊工作會覺得疲憊感十足,無法將兩者很好的結合,導致考證成為一項機械的無意義的工作。


還有就是會計行業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儘管注會持證人已經接近了30萬,但是人才需求也是一直在增長的,從企業會計到銀行,到券商,到律所,到事務所,注會人才需求一直在增長,如果人才上漲的速度趕不上缺口增大的速度,那麼限制專業就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暫時不會限制專業,並不意味著10年、20年後不會限制專業。


按照CPA的備考跨度來看,一個人拿下專業和綜合兩個階段平均需要4—6年的時間,10年只是兩代人備考CPA需要的時間。所以,對於大學生或者是應屆生來講,其實距離限制專業的變革並不遠,大家也要相應的未雨綢繆!


當然,上面的推理也只是注會菌根據現狀依舊一定的邏輯推理而出,而且財會專業證書是否限制專業兩者之間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可調和,完全可以出一套綜合解決方案滿足雙方的需求。


至於最後到底會不會限制專業,相信官方肯定會有自己的衡量標準。


那麼,對於此爭議,你是支持哪一方呢?你之所以支持這一方的緣由又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想法!


▎本文由註冊會計師整理,作者注會菌,一名手握初級+中級+CPA的老司機,常年任職國內某知名事務所,現任註冊會計師簽約主編。如需轉載或引用需申請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