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島札記47:運河邊的回望



這是杭州最難耐的冬日,悽風冷雨,連綿不絕。往日遊人熙來攘往的橋西直街,如今冷冷清清。下了拱宸橋,沿著橋西直街往南走,南頭登雲大橋邊,就是我們這期讀書島活動的舉辦地——拱宸書院。

之所以要在這裡舉辦2020年的第一期讀書島活動,因為分享的圖書與大運河有關。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獲獎的5部長篇小說中,徐則臣的《北上》名列其中。這是一部以京杭大運河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給《北上》的頒獎詞這樣寫道:在《北上》中,徐則臣以傑出的敘事技藝描繪了關於大運河的《清明上河圖》。在百餘年的滄桑鉅變中,運河兩岸的城池與人群、悲歡與夢想次第展開,並最終匯入中國精神的深厚處和高遠處。中國人的傳統品質和與時俱進的現代意識,圍繞大運河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徵,在21世紀新的世界視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現。

杭州位於大運河的南端,是大運河最重要的節點之一,也是竭力推進大運河“申遺”的主要城市。作為杭州的原住民,我對大運河有著割捨不斷的感情。於是,我把《北上》作為2020年讀書島第一期活動的分享圖書,並選擇了大運河邊的拱宸書院作為分享活動的地點。1月4日下午,杭州市作家協會秘書長陳曼冬和大運河博物館運河民俗文化顧問吳理人為書友們作了精彩分享。

分享開頭,陳曼冬就說起她和運河的緣分。她出生在大運河南端的杭州,高考考上了通惠河邊的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又讀研、留校,在那裡總共學習、工作了18年。通惠河就是大運河的北端,中國傳媒大學的校門就開在通惠河邊。她開玩笑說,其實寒暑假回家不用坐飛機火車,只要跳進通惠河,巴拉巴拉就可以游回杭州。

在大運河南北兩端生活的經歷,讓陳曼冬對運河文化充滿了敬意,也讓她和我一拍即合,欣然答應來做這次《北上》的分享。儘管前兩天因為感冒,嗓子啞了,但她還是抱病前來,為書友作了一次頗有學術深度的分享。

在簡略地概述了《北上》的故事和茅盾文學獎對《北上》的評價後,陳曼冬從小說的結構、小說的敘事、小說的意義以及作者徐則臣在創作《北上》時體現出來的手藝人精神,作了精到的闡述。

她認為,《北上》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人公,這在長篇小說裡是很罕見的。如果一定要說主人公的話,那便是那條浩浩湯湯的京杭大運河。《北上》的小說結構形態近似於夜空中的焰火:那斑斕四散的光點在燃燒中緩緩飄落,連同著光、熱以及有關光與熱的一切記憶,散落在相距遙遠且不可確知的所在。

她指出,《北上》的敘事時間來回搖擺,如同羅盤上那枚壓縮著磁力的指針,這與運河行船的節奏是同構的,與小說中運河上人的命運形態也是同構的。這是時間邏輯的循環過程,就好比運河上皇帝的龍舟總是以南下始以北歸終,就好比運河所見證的一切王朝(包括它自己)的命運總是以興始以聚始又以衰終以散終。

她強調,《北上》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中國長篇小說應有的長度、寬度和密度。新媒體時代無數信息迅速覆蓋、疊加,世界只能以碎片和片段的形式出現,世界真相的整體感在喪失,這使得小說家必須採用新的方式來寫作,從而更好地應對時代的要求和挑戰。《北上》找到了一種新的重新處理時間和空間的方法,讓它們碎片化地相輔相成、相呼相應,讓它們相互之間自行產生意義與張力。這個結構也是對整體性訴求的一個嘗試。

最後,她對徐則臣在創作《北上》時“走和讀,邊走邊讀,邊讀邊走”的創作方法表示讚賞,認為這種方式體現了一種尊重現實和歷史的手藝人精神。

吳理人則是一位民俗風情畫家,是大運河非遺民俗畫項目代表人物及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畫說杭州、運河第一人”。2018年被評為杭州市首屆 “能工巧匠”。主要著作有《錢塘里巷風情》《章太炎故居與倉前老街》《跨越錢塘》《杭州街巷》《運河杭州風情》《運河南端市井薈》等。

他用自己的畫作娓娓道來,告訴書友大運河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沿革以及保護、開發,老底子湖墅運河的特點,運河人家的民風民俗等。書友們從他口中和畫中,知道了運河的三門三關(錢塘門、武林門、艮山,東新關、北新關、觀音關)、三塘五壩(上塘河、下塘河、子塘河,會安壩、豬圈壩、德勝壩、石灰壩、新河壩)、湖墅八景(半道春紅、陡門春漲、夾城夜月、白蕩煙村、 西山晚翠、皋亭積雪、花圃啼鶯、江漲暮雨)。書友們眼界大開,彷彿從吳理人的畫作中穿越到了過去,領略了京杭大運河曾經的繁華。

為了營造氣氛,我還邀請了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的團友張麗文,一起朗誦了詩人黃亞洲的作品《大運河放歌》。而朗誦的背景音樂則是杭州出生的美籍華人作曲家周天的《中國大運河》交響組曲第一樂章。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完美地詮釋了黃亞洲詩作的內涵:大運河,這是一條至今活著的跳動的血管,這是中華民族血的流淌、淚的流淌,生命的流淌、榮光的流淌!

如同所有讀書島活動一樣,兩個半小時很快過去,書友依依惜別。在拱宸橋邊,在運河濤聲中,我們藉助於《北上》,藉助於陳曼冬的文學解析和吳理人的畫面呈現,回望了這條大運河的歷史。作為杭州人,生活在大運河邊,應該感到幸運。大運河,孕育了杭州的歷史,也一定會孕育杭州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