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這幾年國展難得一見這樣的大字楷書

唐永平 陝西乾縣 楷書節選劉熙載《書概》中堂 (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入展作品)

特約評改專家一:陳志平(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作取法唐楷,意在歐褚顏之間。體勢以歐為主,稍近北碑,用筆多褚法,靈動自然,略有行意。首字入顏,通篇雖雜取諸家,但還算統一。“李”字橫畫失勢,“體”字結構不協。筆意柔嫩,宜加用功。建議多臨北碑,溯其源,壯其骨,正其體,活其勢。

特約評改專家二:李 明(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評委)

本人對陝西唐永平此作印象頗深。作品為六尺中堂,緊扣展覽主題,疏朗清正,為此展較為難得的一件大楷作品。

從取法上看,此作似以唐楷築基,雜糅顏、歐、褚幾家,又以行書筆意加以統一融合,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強的融通能力。唐楷的臨創,最易刻板,如何在法度之中凸顯靈性是一難點。點畫、結體要既合法度,又不能生搬硬套,所以對創作要求極高。其中最不可忽略的是筆法與筆性的表達。

大字楷書的創作也是較難的,達到所謂的正大氣象則更非易事。在近幾年的全國展賽中,這類作品不多,很多作者避難趨易,而選擇較為好控制的中、小楷。大字難於結密而氣雄骨健,用筆難於厚重而靈動豐富。唐永平的此件作品較為生動,字大而不失姿態,較好地運用了行書的筆意,是其成功之處。但就一件純粹的楷書作品而言,楷法的嚴謹尚覺不夠,首行書寫節奏偏於行書,與整體也不夠統一。作品的落款緊縮在一角,給人侷促下沉的感覺,這些或許是作者有待改進的地方。

來源:(《書法報·書畫天地》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