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養殖」陽江新鴻發:引進“黑科技”嘗試“新玩法”

廣東陽江市陽東新鴻發水產養殖公司總經理姚啟魏曾赴多國作技術調研,回國後因地制宜,自主創新建設起新型的工廠化養殖車間,主要開展蝦蟹養殖。據瞭解,該公司的養蝦車間目前正加緊施工,30萬間“蟹公寓”已經投入使用。姚啟魏告訴記者,傳統上,外塘養殖易受天氣影響,特別是養蝦,每逢下雨工人就要忙到深夜,而工廠化車間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假如要從根本上提高養殖成活率和產量,就要創新養殖模式,引進‘黑科技’,嘗試‘新玩法’”。


● 姚啟魏查看“蟹公寓”運行情況


發展推水式工廠化養蝦


“咚咚咚”“轟隆隆”……姚啟魏的工廠化養蝦車間正在施工,泥沙滾滾。“經過小規模試驗,工廠化養蝦的效益十分明顯,目前我們正密鑼緊鼓準備新車間,最快10來天后就可以投入運作了。”姚啟魏在800畝地中劃出200畝用於建造工廠化養蝦車間,總計130個池,每個池面積為138㎡。他透露,在建的新車間是在原有高位池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的,底部設有獨特的排水系統,可實現推水式養殖。


對於已經投入使用的試驗池,姚啟魏表示,養殖效果不錯。他說,第一批南美白對蝦於今年三月份投苗,暫養40天后過池,再養40天就上市了,從投苗至上市80天的總成活率大於90%。目前已經售出兩批蝦,第三批在路上,規格達到28條/斤,售價在38~45元/斤。“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蝦難養是普遍現象,很多地方每年只養一造冬棚。”姚啟魏認為,要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工廠化養殖是其中一個出路。“工廠化養蝦是一種新型的室內養殖模式,具有三個明顯的優勢,首先能給蝦苗提供一個可控的生長環境,不受自然天氣影響,縮短養殖時間;其次,通過科學的操作管理,實現藥物零投放,生產出的蝦更安全健康;再次還能省人工,同樣的養殖規模以前需要40人,現在只要5人。”姚啟魏透露,130個池預計一個半月後全面投產,單池的設計產量2500斤,一年可生產五造。


談到養蝦車間的建設進程,姚啟魏表示,工程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底部推水系統的建造上,加入推水裝置是為了更好地集汙,收集到的汙物會集中至兩個專用的處理池,之後經過pH調節、生物膜填料氧化等流程進行尾水處理,該工作由廣東環科院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展開。“這樣的推水系統不僅能夠保障對蝦養殖的用水質量,還能降低尾水對環境的影響,一舉兩得。”姚啟魏說。從普通土塘養殖到高位池養殖,再到今天的工廠化養殖,姚啟魏相信,這個“家”能為對蝦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


據瞭解,近年來,陽東有不少蝦企由於蝦苗種質退化、水質汙染等問題,對蝦養殖的工作越來越不好做,有的蝦塘甚至已經丟空了。近期,新鴻發公司接受了一項新的任務——帶領8家對蝦養殖企業共同發展,走上標準化生產之路,這是陽東區對蝦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中的其中一項內容。“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帶領蝦企由分散走向集中。”多年來,姚啟魏始終有一種情懷,不斷驅使他前進。他期望,通過項目的實施,建立養殖技術、尾水處理等標準,規範生產,用優質的產品提高陽東對蝦的知名度,讓對蝦產業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


● 蟹公寓


● 養在“蟹公寓”中的“尖山蟹”


自主設計30萬間“蟹公寓”


該公司的主打產品除了南美白對蝦外,就是蟹。姚啟魏帶領記者,推開了一道不起眼的鐵製大門,一組組整齊排列的“蟹公寓”出現在眼前。車間內共有30萬間“蟹公寓”,“蟹公寓”為一個小型帶蓋的獨立空間,連接管道,每個“公寓”內放有水和食物。車間內光線較弱,還伴隨著水滴聲。


姚啟魏介紹道,養蟹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土塘養殖,二是“蟹公寓”育肥。目前“蟹公寓”裡面“住”的都是“尖山蟹”。據瞭解,“尖山蟹”是鋸緣青蟹中一個具有優良特性的地方品種,因產於陽江市陽東區雅韶鎮西南面漠陽江下游尖山河至那龍河入海口一帶附近鹹淡水交匯處,故名“尖山蟹”。尖山蟹歷史悠久,據考證,該蟹的形成至少已有一百萬年,而“尖山蟹”養殖也有近百年曆史。特殊的土質、水質、氣候,造就了“尖山蟹”的特質:通身青色、重殼、殼薄膏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尖山蟹”以營養價值豐富著稱,素為蟹中珍品,暢銷省內外各大城市、港澳地區及國際市場。


“這裡的‘蟹公寓’是姚總親自設計的,先構思然後聯繫工廠製作模具,目前沿用的已經是第三代產品了。”新鴻發公司副總經理朱素蓮透露,一套模具的製造成本要幾萬元,為了更合理地擴大活動空間和實現排水功能,姚啟魏在設計和試驗上花了不少心思。經改良後的第三代“蟹公寓”性能更優,房高10層,水循環方向自下而上,每天投餵一次螺仔,相比沒有使用“蟹公寓”養殖的蟹,公司的蟹體型更大。


截止記者採訪當天,“蟹公寓”已經投入使用20天,效果理想,大部分蟹達上市要求


記者:李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