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吃完這7道菜,我覺得上海是最包容的一座城市,你說呢?

曾經認識一個臺灣的女孩子,16歲的小姑娘,祖籍重慶,每年都會回家探親,但是她最喜歡的味道是上海菜,最喜歡的城市是上海,因為

“我覺得上海實在是太有活力了,以後我一定要在上海工作生活。”這個小姑娘如今在法國讀高中,那天在朋友圈看到她穿著旗袍參加留學生活動。

上海城市的魅力,自然無與倫比,從當初的小漁村崛起成為東方明珠,這種蓬勃的衝勁兒想必是任何一個城市都羨慕敬佩的。而上海味道,那種背靠黃浦江,從弄堂裡走出來的新鮮多彩的弄堂味道,想必正是這種上海人不拘小節,一往無前精神的深層營養。

上海的小吃和啤酒

第二次在西安滻灞老外灘餐廳吃上海菜了,如果說第一次是驚喜,第二次更多隻有期待了。仔細皮品味之後,特別想和親愛的你們分享感受。

上海燻魚:有點甜,有點鹹,有點迷人

燻魚的歷史很悠久了,明代《宋氏養生部》裡面有很詳細的記載

“治魚為大軒,微醃,焚礱穀糠,燻熟燥。治魚微醃,油煎之,日暴之,始煙燻之。”

上海燻魚塊

而燻魚最初出現的地方就是江浙沿海一帶。2017年,袁小貓出差去蘇州,當時有一位餐飲界大佬專門請我們嚐了自制的燻魚,目的是想要在陝西酒店婚宴上推廣這道菜。但是,這個濃郁的甜味陝西人能接受嗎?

一口燻魚進入口,軟嫩的魚肉唇齒間散開,綿甜的汁水就像長在魚塊身上,慢慢都滲透出來,口腔有一種滿足豐沛的甜蜜感。就是油也不少,但那種鹹甜中和的味道還是很令人著迷。

熗拌茭白絲:脆爽可口,清淡宜人

幾道濃油赤醬的菜餚之後,一盤嫩白爽口的茭白端上來了

,所有人的筷子都上了,“真好吃啊!特別清爽可口!”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讚歎到。的確,茭白絲切得很細,精心堆放在一個印有煙雨江南山水畫的白瓷盤裡,恍惚間朦朧而清新。真正誰賞心悅口,舒暢至極。

目之所及,清爽明亮

馬蘭頭拌香乾:空氣裡都是清爽味

馬蘭頭是上海人非常喜歡吃的一種綠菜,它營養很豐富,含有多種礦質元素和維生素及β-胡蘿蔔素,以及17種以上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並有清熱解毒、明目、涼血止血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作用。而熗拌則是上海人最經典的馬蘭頭吃法。

顏色搭配很是青翠

這道菜袁小貓覺得勝在顏色搭配和味道相宜。馬蘭頭的碧綠青翠,香乾切碎後的潤白,像是碧綠的原野上盛開了朵朵滿天星,有一種簡單的浪漫與清新,極為悅目。

吃這道菜的時候,袁小貓給身邊的朋友說“你們有沒有覺得,上海菜很奇特,它是重口味的濃油赤醬鹹甜並重,也有這種清淡到極致的小菜。”這似乎也能說明上海這座移民城市的包羅萬象,不給口味設限,容納得了萬千滋味。

必須拿勺子多舀一點

生吃活蝦,這道菜口味有點重!

袁小貓每次吃醉蝦前都要在心裡默唸“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看著活蹦亂跳的小蝦在有很多酒精的料汁中幾番掙扎最終沉沉睡去……哎!

到處亂蹦的活蝦

最終作為一個俗人袁小貓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安慰自己。尤其是當吃到這新鮮的小蝦Q彈的肉質,飽滿爽滑,柔嫩勁道,已經忘記了其他,只記得多吃幾個,多吃幾個…

泡在備好的料汁裡,然後用蓋子蓋住,一會兒蝦就醉了

人類真是一個神奇的生物,為了吃,可以想出各種各樣新奇的辦法。也許,這也是推動人類發展進程的一部分吧。

小蝦米,你好

酒香草頭:“牧草之王“成了是上海人的最愛

第一次聽到草頭這個菜名,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菜。當端上來的時候,袁小貓菜恍然大悟“這不就是苜蓿嗎?“

是的,這是北方人的苜蓿,是江蘇人的金花菜,是上海人的草頭。陝西人也吃苜蓿,但是記得以前袁小貓姥姥家種了成片成片的苜蓿,主要作用不是人吃,而是用來喂牛的。

新鮮的草頭

的確,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稱號,主要就是因為它產量特別高,生長速度很快,吃掉一茬很快就能再長一茬,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能確保牛的口糧質量,其實在以前,牛在一個家庭裡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為人們種植作業全靠它呢。

綠油油的清爽

我們一般吃苜蓿都是煮麵的時候作為配菜和麵條一起煮了吃,簡單原味,也是不錯。但是上海人卻是把苜蓿,哦,是草頭,做成了一道千家萬戶都愛吃的一道上桌菜餚。一口聚在一起,吃進嘴巴,鮮嫩無比,十分滿足。

蟹粉豆腐:黃澄澄,金燦燦

這是江南一道特色小吃,袁小貓以前在別的地方也吃過。這道菜因為特殊食材,沒有啥造型,中規中矩,本無可圈可點之處。但是那天吃到的豆腐超級新鮮滑嫩,金黃的濃汁軟香可口,配米飯非常可口

味道很鮮

蟹黃豆腐,孩子很喜歡吃

響油鱔糊:鮮美到家,濃郁可口

這是一道非常傳統特色的江南名吃,袁小貓以前沒有吃過,第一次吃就愛上了。一如既往的重口味醬油,濃濃的芡汁,真正是糊到一起了。

江南水鄉,黃鱔遍佈河道水灘以及田間溝邊。本幫菜餚中以黃鱔為原料的有不少,響油鱔糊算是非常著名的一道了,重點在“響油”上。

看著就很誘人

新鮮的鱔魚段爆炒料理以後,在另外的鍋裡燒熱油,等到八成熟的時候迅速舀出來澆到鱔糊凹槽的地方,一秒不能耽誤立刻上桌,撒上胡椒粉。

端到客人面前的時候,盆裡還能聽到鱔糊在熱油猛烈催發下此起彼伏的響聲,這讓人興致大振。不過很可惜,袁小貓當時忙著拍照呢,沒仔細聽那響聲。

這個真的很下飯

這絕對是一道下飯菜。袁小貓覺得,靠一盆響油鱔糊絕對能吃好多碗米飯。

另外,其他的幾道菜也是很不錯,不再贅述,看圖即可。

香椿苗油豆皮,非常清爽新鮮

韭黃紅蝦皮,下飯神器

鮮辣香,多吃三碗沒問題

鵝肝珍珠蝦球,一整隻大蝦的豪華


龍井蝦仁的清淡順口

臘味合蒸,味道不錯,就是油太大了

在蒸汽中,油全部被催逼出來了

幹煎臭豆腐,蘸醬吃,乾爽香烈

前天專為河豚寫過一篇了,它的鮮美……

吃完這一頓,袁小貓明白,上海菜並不全是化不開的甜,而是一種從弄堂裡、石庫門裡、碼頭上……生長出來的人間煙火味道,親和而樸素,沒有太多複雜的講究,只是最簡單質樸的把食材最好的狀態釋放了出來,這是屬於百姓廚房的味道。

原創不易,剽竊必究。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