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新詩則一至四句均有出現。

哲理詩分兩類,一是有一定的詩意,但不夠含蓄,往往是“概念大於形象”。 二是具有生動意象。但含蓄,寓理於形象中。

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千百年來,中華大地留傳了許多哲理。這些哲理隨著詩流傳下來,至今讀來,依然發人深省、讓人受教。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評:此詩道出了“不同的觀察角度,有不同的結論”以及“旁觀者清”的道理。

(2)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簡評:此詩道出了“活水水清,死水水濁”的道理。

(3)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簡評:此詩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道理。

(4)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簡評:此詩道出了美妙的體驗,“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道理。

(5)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簡評:此詩道出了“學以致用”的道理。

(6)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簡評:離開了指頭,琴發不出聲音;離開了琴,指頭髮不出聲音。音樂也好,藝術也好,是“物”與“我”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結果,是主觀與客觀“合一”的結果。

(7)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簡評:此詩道出了“時間是檢驗 真 偽的最好方法”這一道理。

(8)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簡評:此詩道出了“希望在絕望中孕育”這一道理。

(9)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簡評:此詩道出了“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這一道理。

(10)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簡評:此詩道出了“滿與溢、守與破、關與出”的辯證關係。

(11)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簡評: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12)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簡評:梅花沒有雪花白,雪花沒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13)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簡評: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託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14)寄興

(宋)戴復古

長願人人意,一生無別離。

妾當年少日,花似半開時。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簡評:世間沒有純而又純的黃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會有瑕疵。引申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的事物,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15)蟻

唐·元稹

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

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

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簡評:小小的螞蟻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餓變化,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這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16)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簡評:夕陽是多麼的好,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美好的事物,總是很短暫的。

(17)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簡評:不要為一時的困難險阻和挫折所嚇倒,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勝利總是會和勇敢者在一起。

(18)賜蕭瑀

(唐)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簡評: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19)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簡評: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

(20)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簡評: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21)涇溪

(唐)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簡評:愈是危險的地方,人們就會愈加小心,也就較少發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穩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問題。

(22)答章孝標

(唐)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簡評: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一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

(23)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簡評:求賢助國、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這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志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趨共仰,就不用人去發現和幫助了。

(24)上堂開示頌

(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簡評:不經過一番痛苦的奮鬥,就無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25)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簡評:沒有人賞識你,只有當你真正出類拔萃的時候,人們才會投來讚揚的目光。

(26)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簡評: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27)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簡評: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8)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簡評: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29)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簡評:學習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多年後,你一定會感謝那個努力學習的你。

(30)鳥

(唐)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簡評:善良是一縷陽光,讓人看到希望,你不知道你小小的善良,會帶給他人多麼大的感動,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依然善良。

(31)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簡評:人世無常,生活無常,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才是成熟成長。

(32)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簡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33)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簡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現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評: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可是,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樣一首曾經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的確,對於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之類的觀念,是會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更新的。猶如對正確的哲學命題人們也常常會作出歪曲的解釋一樣,對於詩,在感受和理解上的偏頗也難以避免。只要是正確地體會詩的原意,我想絕不是叫人們都去做庸碌之輩,而是勉勵和提倡那種獻身精神,是在宣揚把個人溶入集體事業的革命觀念。

只有人民不朽,只有歷史永恆,在不朽和永恆中,個人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把自己當作泥土”的精神,正是使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不朽和永恆的一種追求,豈能對之作歪曲的理解呢?!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裡

你是塵埃

簡評: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啟迪和影響,但絕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現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當它“沉浮在空間裡”時的輕浮的一面。一旦變成“塵埃”,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價值也是如此。當把生命與理想同一種偉大的集體事業相聯繫時,人生的價值才會顯示出來;而一旦離群索居,孤芳自賞,陷入虛幻的空間,就會成為汙染環境的“塵埃”。無論為詩為人,不可不切記也!

《觀錢塘江潮》(餘亞飛)

錢塘一望浪波連,

頃刻狂瀾橫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裡,

蘊藏能量可驚天。

簡評:這是一首現代哲理詩,以錢塘江潮為意象,表現了看似平常的錢塘江浪波下,蘊藏著驚天的能量,頃刻間湧起排山倒海的浪濤。意喻看似平常的人會蘊藏巨大的潛力;看似平常的現象後面會蘊藏巨大的力量。

《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默的心,

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