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創」造富神話丨雷軍衝刺首富,5500名員工人均千萬

本文記錄於2018年5月13日(星期日)

2018年5月刷遍朋友圈,火遍各大媒體頭條的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在短短5年時間內,市值突破500億美金,是目前全球未IPO公司當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它的產品一經面市,便創造了多個世界銷量第一、無數中國第一,它立志成為科技界的無印良品。把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帶給全球的每一個人。

這家公司就是小米

小米火遍朋友圈,霸佔媒體頭條是因為從2014年就開始在公開場合說小米5年內不上市的雷軍,終於在大家的眾盼下,於2018年5月3日在港交所正式提交了IPO申請文件,這一提交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也將成為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雷軍也將衝刺中國首富寶座,5500名員工人均千萬。無以計數的百萬富翁。有戲言稱北京回龍觀地區的房價都連夜上漲。提醒廣大買房者注意時間,不要被誤傷。這雖為笑談,可也確實反映了一家名為小米的中國公司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說未來中國的格局即是世界的格局,未來中國的企業就是世界級的企業。

小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雷軍說的那句話: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因為只要你相信,這些事就與你有關,你不信,那就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在整篇公開信中,雷軍其實就說明了兩點“小米是什麼”“小米為了什麼”。我們先來看一下小米是什麼。

思考一

小米是一傢什麼公司?

小米是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可是現在很多人還是把小米當作是手機公司、硬件公司,小米手機銷量下滑就覺得小米不行了。殊不知小米不是靠手機來賺錢的,它背後有龐大的生態鏈子公司來支撐。所以我們說透過現象看到的還是現象,只有透過原理才能看到本質。

思考二

小米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說到小米成功的原因,大家會想到一個詞?飢餓營銷。

小米真的是靠飢餓營銷成功的嗎?假設你開了一家包子鋪,你每天能賣1000個包子,你會每天只賣100個嗎?然後大家把這100個包子哄搶一空。第二天再賣100個包子?所以大家一看到什麼東西需要靠搶著來買,又買不到就覺得是飢餓營銷。實際上看起來很像,但本質不一樣。產能跟不上有什麼辦法?買的人多有什麼辦法?所以說靠營銷,火起來容易;靠產品,才能夠持續。而大家只看到外在的營銷方式,忽略了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內容。有沒有專注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以產品本身作為營銷才是王道。

如果產品不行,再好的營銷手段有用嗎?

正所謂以道馭術,以術弘道。

這裡的“道”說的就是產品,“術”就是營銷方式、方法

小米發佈的第一款手機售價為1999元,成本價為2400元,在當時成本價為2400元的手機,市面價格要4000元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每賣一部手機,小米要虧400元,10萬部就是4000萬。小米是不是在做性價比超高的事情,如果是大家,大家敢這麼做嗎?如果加上一個前提:你明白這10萬部手機賣出去,接下來能給你帶來8000萬的營收。大家敢不敢這麼去做?

雷軍說產品和營銷就是1和0的關係,如果沒有前面的1,後面有再多的0都是無效的。

思考三

小米為什麼敢這麼做?

那麼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小米憑什麼敢這樣去做呢?這就要看小米在推出手機之前做了哪些事情

小米在推出手機的前1年半的時間裡,推出了一款MIUI系統,為小米積累了至少6000萬的用戶。

小米從中篩選了100位手機發燒友,讓他們參與到手機的設計中來。這樣一款由發燒友們參與設計的手機面世,發燒友們會不會搶先購買?會不會第一時間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以及他們龐大的粉絲群體,那麼至少會有多少人想要購買小米手機?如果只按1%的轉化率來算,就有至少60萬的人。

在有了這麼多人想要購買小米手機的前提下,小米還會擔心10萬部手機賣出去會虧4000萬嗎?

互聯網思維最核心的就是用戶
我們一定要清楚什麼是用戶,才能夠去判斷我們現在服務積累的是不是真正的用戶,還是說僅僅只是客戶。

我們一起來回顧下用戶的概念:經常使用,喜歡並依賴於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群體。

思考四

小米有了這麼多用戶之後,是如何取得現在的成績的?

小米如果只賣手機,它足以支撐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嗎?

有了用戶之後,它必然要發展屬於自己的戰略生態佈局,打造生態圈。

截至2017年6月,小米生態鏈共投資89家公司,年銷售額突破200億,相較2016年增長100%。僅硬件板塊就佔到了一半,另一個主要部分是文化娛樂板塊。其餘的包括金融、企業服務、生產製造,基本覆蓋很全面。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小米的投資邏輯。

藝術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創新亦如此,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小米插線板一經推出便顛覆了傳統的插線板行業,為什麼?

雷軍看到家庭日常必備的插線板,體積又大,功能又不好,而且安全性能還不能保障。為什麼要這個樣子的呢?於是雷軍投資了兩個億做了小米插線板。迅速佔領了市場,

原來插線板的行業老大是誰?公牛。當時公牛的插線板要70多元。小米的插線板定價49元,這個競爭力可想而知。我顛覆你與你無關。

就如《三體》裡面說的:降維攻擊,什麼是降維攻擊

降維攻擊運用在商業裡就是把大佬的優勢變成劣勢

先看幾個案例:

360用免費打敗了瑞星、卡巴斯基等殺毒軟件;

淘寶用免費趕走了eBay。

縱觀小米的整個商業生態佈局,首先積累了用戶,之後同樣經歷了互聯網思維的四個必然:平臺化、金融化、跨界、生態圈。

思考五

小米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就是雷軍所說的“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在這裡我們重點展開小米提出的新零售: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做線下零售,以豐富的產品組合,保持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產品特性。

那傳統的零售是怎麼做的?
廠商生產到達消費者手上,中間要經過各種渠道商,價格隨之上漲,成本必然上升。

1件100元出廠價的襯衫,最終消費者買到的價格是700、800元,甚至是1000元。大家心裡會平衡嗎?

小米就是為了要改變這一傳統行業的現狀。

線上→線下→線上完成良性的閉環,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o2o下半場。

本質就是提高商業效率,以平實的價格還原商品價值的真實意義

劉強東在《創京東》中提到:每一種新的業態能夠取代上一種業態,背後都是跟成本和效率有關。
所以說,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

人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口碑。那怎麼積累口碑呢?

那就是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比如江小白

“你不喝白酒沒關係,但你至少聽過江小白,只要做到這樣的效果就可以了。”江小白重慶的營銷負責人這樣說。去到重慶,少不了要吃火鍋,吃火鍋的標配就是江小白,不然就少了重慶當地的味道。

當這位江小白的營銷負責人聽到了很多用戶說:開場音樂會吧,我們想去聽音樂會。

於是江小白就贊助了一場音樂會。

為什麼江小白會這麼去做?是因為它用心去傾聽用戶的聲音。

現在有多少企業聽不到自己用戶的反饋。

江小白在傾聽了用戶心聲後馬上採取行動,更好的維護用戶體驗。

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本質就是:以口碑為核心,給到用戶超出預期的產品,做好配套服務,把用戶當作朋友來經營。

如果你和你的用戶成為了朋友,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放在小米身上,體現的就是:七字訣+參與感

雷軍提出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只有你專注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的產品才能獲得口碑,從而讓企業發展的更快。正推是可能性、反推是必然性。

小米所取得的成績以及面臨的挑戰

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創造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多個品類銷量第一

建成全球最大消費類IOT平臺,連接超1億智能設備

1.9億MIUI月活用戶

沒有一家企業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小米這一路走過來,也面臨不少的挑戰、遇到不少的問題。

2016年,小米市場佔有率下滑,很多人覺得小米不行了。

經過一年的反思和調整。2017年,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重回世界前列。

我們都希望企業發展的很順利,但遇到問題和挑戰我們如何去做。

思考六

企業發展遇到問題是好事 or 壞事?

問題被凸顯出來是好事,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和調整。而沒被發現的問題最終會變成不可逆轉的結果。一味地怕出現問題沒有用,問題就在那裡,如果你害怕而去逃避它,問題只會越來越大。只有面對它,解決它,才能浴火重生。

小米在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

①管理更加有序

②技術積累更加深厚

③人才儲備更加充實

④商業模式得到充分驗證

⑤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思考七

小米的管理模式是什麼?

其實不僅是小米,很多互聯網企業現在都是小團隊作戰,這樣能夠快速對市場進行判斷,進行反應,迅速的進行決策。這樣就是一個去管理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的垂直架構。便於企業輕便的發展。

成功沒有捷徑,該走的路一步都不會少。

像雷軍這樣的大佬也是一樣。40歲以前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40歲之後創辦了小米。這一路上該遇到的問題一個都不會少。

前期找合夥人、找渠道、找供應鏈,包括2016年面對銷量下滑這些問題,也都是需要他去面對去解決的。

思考八

小米為什麼選擇在港交所上市?

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此之前,國內很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去哪裡上市?納斯達克、紐交所等等。之所以選擇在港交所上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外:貿易摩擦敏感時期

2.國內:政策、條件利好

小米此次的IPO是港交所第一個“同股不同權”的企業。

在過去,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基本上沒有可能在國內上市,上市的條件是至少需要連續幾年的盈利。而很多互聯網企業上市時都是處於虧損階段。怎麼上市?

現在國內上市的條件也是越來越開放。所以,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談趨勢。

港交所如果不順應趨勢,這麼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只能去到海外上市,對於它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損失。

所以說要擁抱趨勢,順勢而為

雷軍本人也是非常看重趨勢的。他的資本公司名為順為資本,取的就是順勢而為的順為。

與趨勢為敵,逆勢死撐,事倍功半,就只有等著被顛覆;

擁抱趨勢,順勢而為,事半功倍,才能掌握主動權。

選擇權在於每個人自己。

雷軍提出過著名的風口論,大家是怎麼理解的呢?

這裡的前提條件是你要站在風口上,然後豬才能飛起來。

同時,飛上天的這隻豬他不能忘記自己是一隻豬,他沒有翅膀。要考慮到,風停了怎麼辦?所以他在飛上天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飛翔的能力。

這個能力是什麼?那就是專注於你自己的產品,

始終堅持讓自己成為精益求精的匠人和如履薄冰的企業家。

很多企業不是被人顛覆的,而是因為企業自身問題沒有解決。

就像歷史中很多城池被攻破。往往不是因為外面的人有多強,而是裡面的人從內部瓦解了。這是企業家、創業者朋友要關注的重點。

過去的風口有哪些?

共享單車、直播、包括時下非常火熱的區塊鏈等等。

在當時共享單車火起來的時候,深圳立交橋下面停滿了五顏六色,各種品牌的單車,現在呢?還剩幾家?該收購的被收購了、留下的還有多少?

不要去追所謂的風口,你追風容易還是風追你更容易?

倒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去成為那個風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