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李佳琦的“非現象”之路

如果我們重新將時針撥回到火熱的雙十一,除了各大電商平臺藉助不同的宣傳渠道進行營銷和宣傳之外,真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許就是以李佳琦、薇婭等網紅為代表的直播。的確,經過PC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圖文與短視頻的商品包裝和推廣之後,直播業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商品包裝形式。

藉助直播這種新的商品展示形式,配以網紅主播自身的IP效應,網紅直播帶貨成為僅次於天貓購物狂歡節和蘇寧購物狂歡節的流量“第三極”。在流量獲取愈發困難,用戶活躍度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網紅直播儼然已經成為激活用戶的新方式和手段。直播新媒體與電視舊媒體之間真正成為今年雙十一交相輝映的代表。

儘管電商概念正在走下坡路,新零售正在成為新的風口,但是,無論是電商還是新零售,它們對於流量的依賴始終都是不變的。以電視直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封閉,最終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到了以李佳琦、薇婭為代表的網紅直播的身上。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試圖通過他們的模式來打開後流量紅利時代的流量獲取和轉化的新模式。

是什麼造就了李佳琦們的火爆?

當以流量為代表的發展模式走入死衚衕,人們對於電商平臺的流量獲取方式開始感覺到厭煩的時候,以李佳琦、薇婭為代表的網紅主播似乎正在以一種用戶更加接受的方式來繼續做著流量的生意。很顯然,這種較為平易近人的方式要比單純地依靠廣告投放來獲取流量更加有效。沒錯,李佳琦們的確成為這個雙十一的其中一個主題詞。但是,究竟什麼造就了李佳琦們的火爆呢?

消費升級的真實存在造就了李佳琦們。對於消費升級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是有爭議的。因為在很多人的定義裡,所謂的消費升級更多地代表的是花更多的錢,買更多的東西。其實不然,所謂的消費升級更多地代表的是花同樣的錢,買得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商品。正是因此如此,才有了李佳琦們藉助直播給用戶推薦各式各樣的商品。

釐清原因,我們還需要從商品的包裝開始說起。在PC時代,商品的包裝方式通常是以文字或圖文為主要代表的,除了和當時的互聯網技術有一定的原因之外,其實更多的是用戶的消費僅僅侷限在文字或圖文的需求所產生的。在PC時代,人們只需要一段文字或者一個圖文並茂的詳情頁便可以被打動,下單購買。

經過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後,僅僅只是以文字或者圖文為代表的商品包裝方式開始越來越無法激活用戶,用戶沉寂幾乎成為所有電商平臺的常態。直播的出現為人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商品展示新方式,藉助直播,用戶不僅能夠較為全面地瞭解商品,而且可以真實看到商品使用時的效果,有些時候還可以與正在直播的網紅進行互動,詢問真實的使用感受。

其實,這正是用戶消費升級所導致的。用戶需要新的商品展示方式來激起自己的購買慾望,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觸發,直播成為全新載體。而在直播的過程當中,需要一個真正能夠貫穿直播始終,替用戶試用、感受商品的人,這個人就是主播,正是李佳琦們所扮演的角色。

流量升級的來臨造就了李佳琦們。流量紅利見頂正在成為整個電商行業的共識。正是由於流量紅利的見頂才催生出了新零售、私域流量等新概念,其實,所謂的流量見頂僅僅只是在傳統互聯網獲取流量的方式既定思維下見頂了,跳出互聯網的模式,我們依然可以尋找到流量的新大陸。筆者並不認為流量見頂的說法,所謂的流量見頂並不真實存在,更多地是因為流量升級的緣故。

從互聯網時代的廣域流量,現在的流量更多地升級為私域流量;從互聯網時代的上浮市場,現在更多地升級為下沉市場。所謂的下沉市場並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地理上的從城市到農村的下沉和改變,同樣體現在從平臺向個人的下沉和改變。因此,流量不是見頂了,而是升級了。

當流量升級時代來臨,我們再去用傳統的獲取流量的手段和方式開始無法起到真正實質性的內涵與意義,人們需要新的獲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藉助網紅主播本身的IP效應來獲得流量成為流量升級時代的一個主要方面,正是因為這種趨勢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了李佳琦們的崛起和火爆。

平臺升級的助推造就了李佳琦們的火爆。電商行業的不斷髮展和進化同樣給電商平臺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是上游的B端還是下游的C端,其實都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適應新的需要。從PC時代的電腦網購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手機網購,正是電商平臺不斷升級的真實體現。

平臺的不斷升級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的逐漸完備,最終讓直播不再是一個難題。回顧直播剛剛被人們認識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網絡信號等原因而中斷,導致了直播並不是那個階段展示商品和了解商品的主要方式。隨著平臺的不斷升級,技術的不斷迭代,他們已經完全可以支持直播,用這種方式更好地展示商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平臺的不斷升級最終讓它具備承載直播這種方式的能力,而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以李佳琦為代表的各種主播的出現。因此,如果我們來尋找造就李佳琦們真正火爆的原因的話,平臺的不斷升級和完善同樣是一個不可被低估的存在。可以預見,隨著平臺的不斷升級,未來還將衍生出更多以直播為代表的展現方式,同樣將會衍生出類似網紅主播這樣的新生職業。

各種升級的不斷存在才造就了直播這一線上傳播方式的火爆,並且由此造就了以李佳琦為代表的諸多網紅主播的火速躥紅。當李佳琦們開始火爆,我們將會在未來看到更多的以網紅主播為核心的全新玩法的出現,每一個想要真正抓住這一波紅利的人們心中開始出現一個李佳琦。

現象級的李佳琦們到底能夠走多遠?

無論是從曝光量,還是從帶貨量上來看,以李佳琦為代表的網紅主播們無疑是這個雙十一當中一個現象級別的存在。單單以個體的力量向著電視媒體這樣的流量高地進擊,無疑讓我們看到了李佳琦們背後蘊藏著的巨大的潛能。於是,一個加持李佳琦們的全新時代由此開啟。那麼,現象級的李佳琦們到底能夠走多遠呢?

的確,我們在今年雙十一看到了以李佳琦、薇婭為代表的網紅主播給我們帶來的流量震撼以及他們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我們依然會看到很多有關李佳琦們的質疑,無論是從產品的質量,還是從產品的真實性上都有很多的質疑。很多人開始懷疑。這種以網紅主播帶貨為代表的商業模式,甚至有人開始質疑這種模式的前景。

其實,產生這種質疑是無可厚非的。從本質上來看,以網紅主播為代表的帶貨模式背後其實依然是以流量獲取和收割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這其實依然是互聯網的邏輯。儘管對於商家來講,李佳琦們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流量獲取新通路,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收割流量,而忽略了對於商品本身價值的挖掘以及對於用戶需求的嚴重關切,所謂的李佳琦們或許真的就成了一種現象,而無法獲得長久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現象或許僅僅只能停留在現象本身,無法持續和長久發展。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到規避這種現象背後痛點的方式和方法,同樣可以讓這種模式繼續發展下去,成為撬動新生代電商發展的新支點。

告別流量收割與依賴,迴歸商業本身,李佳琦們才能走得更遠。人們對於李佳琦們的憂慮本身其實是對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質疑,因此,想要讓網紅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繼續延續下去就要告別這種單純的流量收割和依賴的模式,通過加入新的玩法來規避掉這些痛點,真正讓他們迴歸商業本身和軌道,才能讓他們走得更遠。

首先,我們需要從商品的源頭上開始著手來全面把握,從設計、產生到質量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把控,真正讓商品與網紅直播本身的信譽度完美契合,讓用戶買到的商品不僅是他們真正喜歡和需要的,而且是質量可以保證的。只有這樣,用戶才能持續跟隨,並且繼續保持活力,避免流量沉寂的現象發生。

其次,我們需要對直播進行升級,找到讓用戶可以加入進來的玩法,而不是網紅主播們的自說自話。在雙十一當天,我們看到李佳琦直播長達6小時34分。午夜兩點多,當期的觀看量定格在了3683.7萬,點贊數高達6510.1萬,甚至都來不及喝一口水。在直播的火爆背後,我們更加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真正讓用戶參與進來,如何讓用戶更加深入其中,而不再是網紅主播的自說自話。

對於網紅直播來講,這無疑是未來必須要考慮的。

當李佳琦們以一己的火爆為我們詮釋著現象的存在,很多人開始看到這個現象背後的現象級。很多人的心裡開始出現屬於他們自己的李佳琦。其實,我們更加應該思考的是造就這個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並找到讓現象不再是現象,而是常態的方式和方法。

只有這樣,李佳琦們才不再是現象,而是常態。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者,暢銷書作家,行業觀察者,特約評論員。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300萬字。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