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離石•太原晚報】離石發現了千年古城“於離古城”遺址

一座古代交通重鎮湮沒歷史塵埃近兩千年,經過太原師範學院歷史學家考察組日前考證發現,這座名為“於離古城”遺址位於呂梁市離石區吳城鎮吳城村。


  7月中旬,太原師院歷史專家組十餘人完成了呂梁市旅遊整體規劃考察,發現了湮沒近兩千年的漢代於離縣城遺址。這一發現為我省歷史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糾正了相關的誤解誤判。

  考察組專家介紹,於離縣始置於西漢初期,時為太原郡21縣之一,後屬西河郡。王莽時期反其意改名為於合縣,東漢複名於離,晉以後廢。因年代久遠,於離縣治所的位置坐落便成為“疑案”。

  在歷代文獻中,關於於離縣的記載模糊不清。《元和郡縣誌》等歷史典籍記載:“於離縣在汾州西。”《山西通志》等方誌載:“於離縣故治當在汾州府境。”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在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時,暫將於離縣治所標註在汾陽市西部。近50年來,我國不少歷史地理專家對確定於離縣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但“汾州西”的說法終無改變。近年來,汾陽、孝義、離石三地在編寫本地歷史資料時,又都把於離縣寫入各自的沿革史中,這樣於離縣的確切位置更加神秘。

  太原師院有關專家通過三點證據確定了於離古城位置。首先,從地名語音演變規律上看,在古漢語中,讀“於”為“吳”,於離讀作“吳離”,後“於離城”因語音改變演變為“吳城”。在呂梁市離石區吳城鎮吳城村西側,地處東川河北岸的一片開闊高地上,發現殘存城牆百餘米,古城遺蹟明顯。其次,在殘餘城牆的夯土層中,發現戰國以前的陶片等包含物,其中漢代碎瓦片俯拾皆是,這與於離古城處於漢代相吻合。再次,考察組負責人太原師範學院李晉宏教授認為,歷史上於離縣所處晉西古道,東扼晉中,西控陝北,兩千年來,於離古城一直是我國中西部的交通要隘,戰略地位重要。此次在離石區吳城村發現的於離古城,距今天的汾陽市金鎖關西10公里,與《元和郡縣誌》、《山西通志》等歷史典籍中“汾州西”的位置描述完全吻合。(見習記者 馬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