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佛像驚豔國博:東魏彌勒像細賞


東魏·弄女等造彌勒像

彌勒菩薩雙手分結手印,交腳而坐



脅侍菩薩手中持物站於側蓮臺上
舟形背屏邊緣雕刻三身對稱飛天,頂部雕刻佛塔


方基座正面雕刻童子託香爐、弟子、供養人與力士




左右兩側雕四身神王像

背面雕刻象神王、珠神王


背屏背面雕刻“白馬舐足”場景
其中太子半跏趺坐於筌蹄上,身姿右傾,作思惟狀
前方的白馬曲腿引頸吻向太子左足,僕人侍立於一側
公元五、六世紀,隨著佛教影響逐步擴大,北方地區立塔造像蔚然成風,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開啟了融合發展的歷程,成就了輝煌的北朝佛教藝術。
鄴城附近盛產適於雕刻的石料,工匠們就地取材,運用傳統石雕技術,經過雕鏤瑩飾等加工藝術,表現外來佛教造像題材,塑造出具有華彩神韻的鄴城特色佛教造像。同時,各階層民眾在參與佛教造像的過程中,以文字銘刻於造像之上,演繹出中國化的造像題記,豐富了造像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