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浙江嘉興煙雨樓,乾隆八次登臨的江南名樓


浙江嘉興煙雨樓,浙江省嘉興市南湖的湖心島上,同時也是該島上最主要的建築,也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


該樓始建於五代的後晉時期,吳越國廣陵王錢元鐐在南湖畔建樓舍為“登眺之所”,不過過當時還沒有“煙雨樓”這個名稱,而據《至元嘉禾志》記載,“煙雨樓”三個字最早見於南宋詞人吳潛所寫的《水調歌頭·題煙雨樓》一詞當中。
後來,這座吳潛筆下的“煙雨樓”幾經易主,幾度興廢,但卻一直都是觀賞湖光的佳處,到了明嘉靖二十八年,即公元1549年,當時的嘉興知府趙瀛在湖心島上仿著“煙雨樓”的舊貌又重建了一座“煙雨樓”,而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是取自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江南春》一詩當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句。

而在“煙雨樓”建成之後,又歷經多次擴建、重建,進而使得原本的一座樓發展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
在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更是八次登臨煙雨樓,並且先後賦詩二十餘首,通過盛讚《煙雨樓圖》來表達對煙雨樓之喜愛。
在清代晚期,由於戰事頻繁,清政府腐敗落魄,致使這座古樓閣被毀,直到民國七年,即公元1918年,當時的嘉興知事張昌慶通過向當地的鄉紳募款,才得以重建了“煙雨樓”。建國之後,當地政府也多次對煙雨樓進行大力修葺,使得古老園的林煥發新貌,形成現如今我們見到的格局。
煙雨樓正樓,共有兩層,高約20米,樓身重簷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之下,更顯雄偉,在樓的前簷之上還掛有董必武所書的“煙雨樓”匾額。
現如今的“煙雨樓”已經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園林,除了“正樓”之外,周邊還分佈著魚樂園、攬秀園等以古代書畫、碑刻文化為主的景區。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樓閣”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
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