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II《再次從這裡開始》一個意象世界的起源

早些年看過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言語簡約,難以滿足對他電影世界的深探的慾望,不過你也得知《步履不停》為何能有那般溫婉動人之處。忘記看是枝裕和的第一部究竟是哪一部影片,是《步履不停》還是《奇蹟》,或之是《無人知曉》。我只記得《無人知曉》是匆匆而過,是為了逃避那殘酷的一面,卻也錯過了精彩的全部。因此,遇見這本書毫不猶豫的買下,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其實並不是什麼清淨之處,只是可以面對落地窗外的街道,那或許是面對是枝裕和最佳風景。

這無疑是深入瞭解是枝裕和的書,訪談和對話,在瞭解過程中無疑也是一次驗證,這是穿過作品去驗證你眼中的電影身後的那個人。《有如走路的速度》大多講述的是他在電視臺做紀錄片的經歷,而你能從這裡看到是枝裕和的電影的開始,起源於他那”我想拍純虛構的電影“,而這個想法最終成行,也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不由得感慨自嘆自己總是那漂浮不定的心難以再足夠的安全感下也經過那一段時間以便達成自己的想法,都知道吧但能做到的人總是少數呀!我不禁這樣想。

書中的訪談內容豐厚的是與今野勉在‘伊丹十三與電視’的對話,得以看到做紀錄片時的趣聞軼事,然後恍惚間得知《步履不停》那溫婉的原因皆是紀錄片的因素。自然最為有趣的是和利利•弗蘭克“此生不與情慾對峙一次,就死不瞑目“的對話,難得看到一次跳出日本人固有框架死板的對話,風趣、天馬行空,是枝裕和也展示出一種並非刻意或者被迫回答的謹慎,真是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對話。

而和《奇蹟》飾演哥哥的演員前田航基的對話,讓我感到:啊,是這樣的啊,沒錯。當你成功帶領一個毛頭小子完成一部完美作品後,擺在毛頭小子面前的就是一座大山,而他要跨過去,可是他隱隱地感到如果當初沒有遇見對方該多好哪。而是枝裕和卻真的有話難言,因為每個人面前的那座山都只能靠自己,他不能說‘抱歉啊’,也不能說‘你是對的’,他知道對面那個傢伙在暗暗埋怨自己吧,可是除了一些建議之外,也不能說重話啊,我真是那般感同身受啊!

看了書,深化了某些未曾看到的,也感應了體味到的,腦海中反覆播放著那些電影片段,樹木希林的寥寥對話讓人想起《比海還深》中的廚房,都是她的身影,也是是枝裕和眼中的身影。書看的慢了些,不過可以穿過窗,看看那些人潮,總是能感到些許的溫暖,這便是是枝裕和電影的特質,也是他本人的靈魂。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