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煙臺核能產業,四院士為煙臺“支招”

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31日訊(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蓋雲傑 李寶材 攝影報道) 昨天上午,中國(煙臺)核能安全暨2019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開幕,與會院士專家把脈煙臺核能產業,並結合自己研究領域為我市核能安全和產業鏈內涵外延提出了真知灼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金麟

用實幹精神推動核電事業發展

“中國核電發展的歷史,是一條艱苦的、自力更生的路子。如果說這些年的體會和啟示,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心一意地投入,努力去幹,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和設想。煙臺在核電事業發展上提出一些新理念和新設想,我非常贊成和支持。有很多規劃,但不幹不行,我們在艱苦條件下沒有停止發展,今天更要用這種精神,往前看、往前抓、往前推,踏踏實實地做些工作。細緻方面的活很多,可以在分論壇交流,但從總體上我就一句話:就是幹。在乾的過程當中,不怕有困難,只要踏踏實實幹,一定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定能夠成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念念

煙臺可先行先試核電標準

“我個人感覺,煙臺工業基礎這麼好,人才、項目準備這麼充足,所以在核產業方面大有可為。目前,國內核電站都是引用國際上的不同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根據國內核電站多元化的情況,煙臺核電研發中心可以在核電的標準方面先行一步,提前做些研究工作,探索一些適用於我國國情的核電標準。另外,既然環渤海地區將來是中國核產業的中心,那煙臺發展核產業就不要侷限於核電,核電有一定的規模限制,而核科技應用的應用面很廣,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既然成立了核電研發中心,就可以在做好核電產業鏈的同時,往核電產業鏈以外延伸,可以是核燃料,也可以擴展到核科技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 夏佳文

“核能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實還能發展一些能夠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核技術,讓群眾能實實在在享受得到的好處。經過考察,我覺得在煙臺部署一臺‘重離子醫療裝置’是合適的。腫瘤治療,除了醫生治療以外,後期康復只能靠自己本身。而煙臺有許多理想的地方,環境非常好。如果發揮地理優勢、整合現有的醫療資源,聯合打造腫瘤治療中心,將來可能輻射到整個膠東半島乃至遼東半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嶽清瑞

核電技術可應用到海洋產業

“我們的團隊在核電領域主要從事核電安全殼建設試驗、在役檢測、延壽的實驗和評估,以及洩漏檢測和評估。煙臺對核電、核產業特別重視,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講,一定要重視創新,而創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創新鏈既要做科學研究又要做技術開發、工程化,最後才能產業化。在這方面,煙臺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形成人才和團隊的聚集地。

山東尤其是煙臺越來越重視海洋的開發,我認為核可以和海洋結合起來,核電有些技術可以應用到海洋產業當中,和其他產業結合起來,例如山東的模塊化建造是非常領先和全面的。

建設行業除了綠色發展以外,現在提到很多的是智能建造,利用大數據提升產業或者行業水平,我覺得是非常有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