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推行品質戰略,闖關世界級製造——專訪光明乳業乳品四廠廠長謝朋軍

“奢侈品”“憑票訂購”“液體黃金”——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這些都是牛奶曾經的代名詞。

《中國統計年鑑(1980)》顯示,1949年,中國年產奶量僅有20萬噸。但到2018年,全國奶類產量已高達3176.8萬噸,是1949年的近160倍。

可以說,新中國成立的70年,也是一部民族奶業的發展史和奮鬥史。

作為中國乳製品領域的代表,光明乳業的發展也折射出中國乳製品行業提振經營效率及產品品質的歷程。

據悉,為保障乳製品的質量,2010年,光明乳業成為國內首家導入WCM世界級製造改善系統的乳品企業。而目前,多家乳製品巨頭均在推行WCM項目。

在此背景下,光明乳業旗下乳品四廠廠長謝朋軍日前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當前,整個乳製品行業的質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未來,企業可以考慮在消費體驗上提振“質量”,這將是未來其繼續推進WCM(世界級製造持續改善的生產管理系統)項目的一個研究方向。

對標國際,推行WCM

上海市奉賢區海灣鎮海興路1750號,是光明乳業旗下乳品四廠所在地。事實上,早在光明乳業正式成立前的1980年,作為金山石化的配套項目,佔地面積約4.67萬平方米的乳品四廠就已“拔地而起”。毗鄰四廠,是光明乳業旗下的永安工廠。作為這兩大工廠的負責人,謝朋軍幾乎每天都會驅車近兩個小時,從市區趕到這裡上班。

在光明乳業體系中,乳品四廠主要是為隨心訂專業生產瓶袋奶產品的加工工廠,於1982年正式投產,彼時主要生產瓶裝鮮奶、冷飲和果汁飲料,1999年主要產品轉為酸奶、鮮奶。2000年,公司改制,正式成立上海乳品四廠有限公司。此後,一路快速發展。

謝朋軍告訴記者,當前,乳品四廠生產的瓶裝奶在上海市場的佔有率達95%,保鮮奶在華東市場的佔有率也達30%以上。

在整個光明乳業的體系中,乳品四廠格外特別。這要從2010年前說起。

“我2002年進入光明乳業,2006年到乳品八廠。雖然當時企業對於產品質量也有嚴格把控,但並不像現在這麼系統。”謝朋軍坦言,初來光明乳業時,在日常工作中,大家更多是各司其職,不同部門做好自己的規劃和事情,儘管生產的品質有所保障,但精細化程度並不高。

彼時,整個光明乳業開始推行品質戰略,為了提高經營質量進而提振產品品質,在自我創新的同時,他們把目光看向了國際,其中“一把火”就是導入WCM項目。

WCM起源於日本,以“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為核心,目的就是幫助企業完成管理系統的改革升級,打造“世界級製造商”。

據謝朋軍介紹,在光明乳業之前,還未曾有本土乳企進行過這一嘗試。“因為想對標國際標準,所以引進了WCM項目,最開始是在乳品八廠,我是以項目協調員身份,具體負責這個項目在整個工廠的實施。怎麼實施、包括實施過程中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我是很清楚的”。

2012年,謝朋軍調任乳品四廠任職廠長。2013年5月,乳品四廠正式導入WCM項目,並通過成立五個支柱開展製造各項活動。光明乳業當時還定了一個方向:工廠整合各大管理體系,以WCM世界級製造項目為抓手推進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把牧場管理、乳品加工、物流冷鏈、品牌營銷連結到一起。

謝朋軍坦言,最初推行WCM項目時也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員工們在情緒上較為牴觸。“做這件事其實是在增加工作量,尤其在沒有熟練的時候。但這一項目的實施可以帶來工廠設備效率提升,人員技能的提升,從而到整個產品質量的提升。通過WCM的推行,員工的工作變得更輕鬆了,現在的他們對工作是幹勁兒十足”。

謝朋軍表示,世界級製造體系的分級有五個,目前,乳品四廠已經通過TPM優秀繼續獎審核,即達到了第二個等級。這也是國內乳品行業裡首個獲此國際大獎的工廠。今年7月份,工廠已經召開特別獎啟動大會,向第三個等級TPM特別獎進軍。

據介紹,光明乳業推行WCM項目以來,已經覆蓋全國14家工廠,共計開展質量改善小組558個,員工組織研究改善方案8000餘件。

降低10℃的跨越式進步

本土的乳製品行業曾經歷過冰封時期,但2008年後,隨著本土乳製品企業紛紛對標國際乃至超越,中國乳製品的品質得到了迅速提升。

不少企業人士直言,最近十年是中國乳製品行業質量飛昇的十年。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低溫鮮奶業務的迅速崛起。

本土乳製品領域“三劍客”中,光明乳業和伊利、蒙牛的戰略方向並不相同。與後兩者在常溫領域大展拳腳相比,光明過去更青睞於佈局低溫領域。

今年年初,2018年9月正式上任的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曾表示,“新鮮”對每一家乳品企業來說都是一座需要不斷攀登的高峰,放眼乳品行業,一場圍繞“新鮮”的競賽正在不斷加劇。

早在2006年8月,光明乳業就推出了新鮮牛奶品類的中高端品牌——光明優倍。2017年年初,優倍實現了在全國生產、全國銷售。

也是這一年,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啟動全產業鏈升級,建立了大質量系統,核心是光明PAI(預防Prevention/評估Assessment/改善Improvement)體系,覆蓋從奶源、生產、物流到分銷全產業鏈。在此過程中,其將巴氏殺菌溫度從85攝氏度降低到75攝氏度。

巴氏滅菌法亦稱低溫消毒法,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常常被廣義地用於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

“那時,我們可以說是實現了一個跨越式的進步,從85攝氏度下降到75攝氏度,這對我們整個產業鏈都提出了很多要求。”謝朋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乳品四廠是整個光明乳業這一項目的試點工廠之一,為此,工廠作為整個產業鏈的一環也經歷了很多挑戰,包括牛奶的安全儲存、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殺菌管道的實時監測等。

“最初,基層的員工並不理解,優質乳項目推行中增加了大量的統計、驗證的工作;但從產品品質角度考量,我們還是去推進了這樣一個事情。”謝朋軍說,75℃殺菌技術,是對工藝技術的革新升級,也是對行業更高標準和更高難度的挑戰。

據悉,2018年6月,光明乳業旗下所有工廠都已進行這一工藝改造。“時至今日,我們也一直在開展持續改善的工作,把公司的戰略轉化為工廠的戰略,讓公司戰略在工廠落地生根。”謝朋軍說。

謝朋軍最後表示,當前,中國乳製品品質已經處於較高水平,未來,企業需要做的事情是多和消費者溝通,傾聽消費者的聲音,瞭解其對質量的要求,進而推出一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