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城市觀察:馬拉松見證臨沂城市新發展新“活力”

2019臨沂國際馬拉松起跑瞬間。主辦方供圖

新華網臨沂10月28日電(王夢)迎著北方秋天的朝陽,27日早上2019臨沂國際馬拉松賽(以下簡稱“臨馬”)開賽,兩萬餘名參賽選手奔跑在臨沂濱河生態賽道上,重新認識這座紅色革命老區。

不同城市在打造馬拉松賽事初衷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一些城市藉助馬拉松賽事是為了“破局”,一些城市則是為了馬拉松賽事更加國際化。對於臨沂來說,打造馬拉松賽事更多的是為了對紅色革命老區的發展進行重新闡釋和展示,邀請更多遠方的“客人”來見證這座城市發展的新“活力”。

生態之活

臨沂,臨近沂水的意思,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是山東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更為人所知的是,臨沂地區是中國革命戰勝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之一。由這裡傳唱出來的紅色民歌《沂蒙山小調》,很多人都橫哼上一段。

臨沂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佈,有較大支流1035條,10公里以上河流300餘條。經過科學城市規劃,臨沂市“以河為軸、兩岸發展”,建設起濱水生態城市。“八水繞城”的城區,擁有近50平方公里的水面。

本屆臨馬的起終點設在臨沂北城新區的五洲湖廣場,位於市區正北部,祊河、柳青河與沂河交匯處,沿江的城市規劃,將臨沂濱江的優勢極大的展現了出來。

臨沂有“江北水城”的美譽。近年來,臨沂部分地區工業結構偏重、資源能源依賴強,大氣汙染較重,臨沂市“鐵腕治汙”,整頓了部分企業,問題得到了逐漸改善。

如今在臨馬跑者腳下所建設的新臨沂,寬闊整潔的河道、連綿成片的綠化面積以及平坦開闊的大道,是臨沂人民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呈現。

2019臨沂馬拉松賽道沿著沂河兩岸延伸,為所有跑友呈現了一條生態、環保的跑道,展現出臨沂對生態改造的自信,也喊響了“生態馬拉松、紅色沂蒙情”的賽事口號。

2019臨沂國際馬拉松起跑瞬間。主辦方供圖

商貿之活

除了豐富的水域帶來生態上的靈動之外,臨沂在商貿發展方面,也刷新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認知。

用無人機航拍整個臨沂或者乘坐飛機俯瞰這座城市,在整齊的佈局中,成片的板房倉庫十分惹眼。這些是臨沂著名的商貿批發中心以及物流中轉地,印證著中國國經貿版圖上形成的“南義烏、北臨沂”格局。

就在臨馬開賽前的一個星期,第十屆中國(臨沂)國際商貿物流博覽會剛剛在這裡落幕。這個依託特色商貿和物流體系建立起來的展覽貿易平臺和載體,從另一個層面展示出這座城市的活力。

在昔日史志上沂蒙山地區有這樣的記載,“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的閉塞之地。如今,臨沂商城從馬路邊的“小地攤”逐步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商城”,藉助著日漸強大的電商平臺,民營經濟展現出了巨大的生機。

“第一次來臨沂,城市很有活力,很有現代氣息,完全顛覆了自己印象中臨沂的樣子。”來自江蘇的臨馬跑友李先生在賽後感慨。

2018年中國城市GDP排名中,臨沂位於第47,全市生產總值達4750億元。排在其前的是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廈門。

臨沂從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到如今全國著名的市場名城、物流之都的稱號,離不開根植於當地人民的沂蒙“小推車精神”。

精神之活

查閱沂蒙精神的詞條,你會看到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等字眼。

在革命戰爭時期,因為沂蒙地區人民群眾對革命的支持,產生了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等典型人物。沂蒙地區人民在淮海戰役期間,用獨輪車支援前線,為淮海戰爭的勝利提供有力支持的小推車精神,也反覆被傳頌。

從臨沂打贏生態建設的攻堅戰,到形成商貿物流發展的獨特經濟格局,都離不開根植於沂蒙地區人民血液深處的沂蒙精神。

如今這種紅色精神也在通過一場馬拉松賽事,在這座城市數萬的跑馬拉松人、賽事服務人員以及道路兩旁的觀眾中激情流淌。

據中國馬拉松平臺統計,10月27日當天,全國有24場馬拉松賽事開賽。從省會城市到三四線小城,都在用奔跑展示城市的活力。臨沂國際馬拉松賽事則藉助地區特有的紅色文化,找到了自身的獨特定位。

2018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年度新聞發佈會上,臨沂國際馬拉松被中國田徑協會授予銅牌賽事,被評為“紅色文化”特色賽事。今年再出發,從賽道設置到獎牌設計都融入了沂蒙特色。

賽道途經的沂蒙廣場佈滿了沂蒙精神鵰塑群,反映抗戰時期的沂蒙故事。賽道上特別組織百餘名跑者穿著紅軍服裝組成“紅軍方陣”增加賽事亮點。熱情的圍觀群眾和拉拉隊中也有很多人特意穿上了紅軍服,為來自五湖四海的跑者加油助威。

臨沂人通過自身不斷踐行這種精神的同時,也正通過馬拉松這種外放表意的形式,把沂蒙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