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丨政策惠而鬆 不如信而公

一片繁榮的南沙港見證了廣州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攝

大洋網訊 昨日,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以多重視角分析當下國際、中國以及地方營商環境。“不在乎政策有多少優惠,而在乎政策有多穩定”“經濟發展就好像是騎自行車一樣,你不踩改革這個輪子,就會停下來”“重點不在於惠,而在於信”……現場金句頻出,與會嘉賓為構建現代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把脈建言。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任頲:

堵在路上辦“秒批”不算是真的秒批

任頲(黃子庭供圖)

任頲是《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的主執筆人,他的闡述角度主要是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他認為,營商環境的評價總體起到驅動的作用,通過科學、完整、系統的指標體系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從而營造互相競爭性、不斷向上的正向氛圍。

他介紹,世界銀行的指標體系是從企業完整的生命週期中,識別關鍵的環節給予相應的評估。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的經濟體,過去這些年對營商環境高度重視,採取全方位響應評估的策略。2019年世界銀行的評價體系中,中國在10項指標中的8項指標上都取得了顯著進步。“我們用全方位整體推進的策略響應驅動型的指標評價,達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非常好的效果。”他說。

不過他指出,政府、企業有時候對指標體系理解的視角不一定完全一樣。“比如,秒批是有前置條件的,你把我所需要的材料按照標準都備齊了,拿到窗口,能給你實現秒批。實際在準備材料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個市場主體怎麼看這個問題,也要納入對營商環境的評價裡。”他認為,一個企業人員從公司出門到辦事處,路上堵了幾個小時,到了窗口獲得了秒批,不算是真的秒批。

因此,他認為,評價體系要從要素和環境上構建。“國務院頒佈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涉及企業這一市場主體,以及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到的體制、機制因素和條件,所以當我們考慮到設置要素指標的時候,實際上涉及要素投入等體制問題,這就是核心的體制因素。所以一些公共服務、金融資源、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基礎設施的投入,雖然沒有納入到企業的辦事流程環節,但卻對營商環境整體的構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任頲解釋。其次,他認為,還要從軟環境的角度,比如社會環境、創新創業環境、政務環境等去建立指標,這些軟環境能夠體現出體制性安排,即通過什麼樣的機制、流程,傳導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幫助,如何去營造氛圍,從而進一步提升整體的營商效率。

“實際上,評價體系不帶有執行效力,我們希望能更好地營造一種驅動、向上、改進的氛圍,搭建政親人和、宜業宜居、資源暢達、創新發展這樣一種良好的營商環境。”他說。

全球化智庫諮詢委員會主席龍永圖:

不在乎政策有多優惠 而在乎政策有多穩定

談到營商環境問題,龍永圖說起了多年前外國企業家對中國投資環境的一句期待——“不在乎政策多少優惠,而在乎政策有多穩定”。龍永圖認為,營商政策優惠與否,企業家會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投資,但最重要的是政策的穩定。“穩定以後,企業家今年所做的可行性報告,到了大後年還有效,也就是說今年做出的評估報告可以決定將來三年以後的投產到底盈不盈利。企業家特別害怕現在特別優惠,三年以後突然變了。”他說。

龍永圖表示,他發現很多地方在談營商環境改善時,特別強調包括稅收等在內的各種優惠政策,但其實,在企業家眼中這只是暫時的、當下的,他們看中今後長期的政策環境。“我覺得政府在提供政策環境時,特別要注意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龍永圖強調,營商環境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有一個透明的、穩定的、可預見性的法律環境。

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埃夫:

團結合作、擁抱多邊主義才是正解

“我是前總統,也是投資家,成立過公司、做過投資。”羅森•普列夫內利埃夫因在政、商兩界的經歷,對營商環境有獨到的見解,他非常贊同龍永圖所強調的穩定性。“企業需要秩序、透明度和穩定。”羅森表示。而在國際層面,他認為,要實現營商環境的穩定和優化,打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推進共同繁榮,團結合作、擁抱多邊主義才是正解。“我觀察到當下的國際局勢,處在一個變革的過程中,正從一種世界格局和秩序轉換成為另一種新的多邊機制和國際治理秩序。現在很多信奉多邊主義的國家在攜手推進新的國際秩序和格局的變革及建立,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新環境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他表示。

他認為,過去這些年,中國政府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它的成功,這種成功也是人民福祉的成功。“在我的國家,企業跟華為合作攜手探索新時代下的信息通訊發展。我相信這些例子已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有效的。”羅森說。他還觀察到,在國際上中國政府伸出了擁抱多邊主義的雙手,充滿共建國際新秩序的誠意。他還呼籲,在構建國際營商環境上,這樣的努力不僅來自於政府,還可以來自社會各界,包括研究機構和企業等。

克羅地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

公平的環境、共贏的心態不可忽略

伊沃的關注點同樣是在國際營商環境上。但他認為國際營商環境中的穩定固然重要,但是公平的環境、共贏的心態也不可忽略。他指出,隨著過去這幾十年亞洲的崛起,很多亞洲經濟強國對二戰之後所建立的格局產生了新的衝擊和影響,不少亞洲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越來越多的聲音,也具備了在更大層面和程度上影響國際發展方向的能力。他認為,這樣的追趕局面說明,你能做的,我也能做。“我們希望所有的國家都能意識到公平競爭、公平市場的重要性。”他說。伊沃表示,在國際合作的過程中,要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信息透明、政策透明對境外投資人和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所有海外企業的共同訴求。

其次是共贏的心態。“共贏是公認的價值觀。”他發現,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企業去境外投資或者做生意,不僅僅想著賺錢,總是希望能夠去交朋友、學習別人的做法。他對此表示十分認可,希望這樣的價值觀能得到更多傳承。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馬欽•皮亞考斯基:

提升人力資源 改善營商環境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佈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今年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馬欽對中國在過去兩年在全球營商環境取得的極大進步表示祝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他表示。“經濟發展就像是騎自行車,你不踩改革這個輪子,就會停下來,不再往前走了。”馬欽以一個生動的比喻來形容經濟發展“不進則退”的道理。

“應該做什麼實現更大的成功?”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是高水平的公共投資和充足的勞動力,但當下需要找到第三個引擎,即生產力和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個途徑就是要改善營商環境。馬欽表示,營商環境的改善能讓公司更加有競爭力,減少成本。馬欽舉例,幾年前,上海的企業家每年要花800個小時做稅表等,現在這個時間只有180多個小時,這是營商環境改善使得效率提高的體現。“還有在北上廣很多初創公司,他們就是未來中國的馬雲,如果繼續改善營商環境的話,會有更多這樣的公司站起來。”他表示。

此外,他認為改善營商環境能從多方面著力,除了政策,還可以在人力資源的培養上努力,比如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創新。他認為,中國還可以進一步擴大開放水平,保證所有的企業家有公平公正的環境。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

優化營商環境要國內、國外一起“抓”

範恆山提出了觀察營商環境的三個獨特視角。第一,營商環境的社會感知度高,它直接決定著投資的活躍度,決定著資源要素的流動性和集聚度,也決定著國家和地區的成長性和創新度,所以它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二,營商環境有很強的工作引導性,涉及的指標有很實實在在的抓手,如果用這些抓手去抓,可以落到實處,而且它又不是一個層面的工作,可以順藤摸瓜,到達一些改革的核心層面。第三,營商環境比行政測試力更強,因為與政府的政務服務直接相關,涉及政策、法規、管理等方面,政府要是哪一個環節做不好,結果馬上就反映出來,投資不來了,經濟下滑了,所以它是檢驗政府工作成效能力好壞很重要的一個尺度。

如何提升營商環境,他認為,首先要站在一個高的視角上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其實,不僅要針對國外投資者,而要國內、國外一起“抓”。在具體做法上,他給出了三句簡潔有力的話。“重點不在於松,而在於公。不是說管理越松越好,而是我們的政策體制法規都要公正、公平、公開。”“管理清單重點不在少,而在於準,有一些地方提議管理清單越短越好,這是不準確的,而是要準,要管的一項不能丟,不該管的一項都不能管。”“重點不在於惠,而在於信。不是說政策越優惠越好,而是政策要有穩定性,要有公信力,要感覺到可信任,這樣使我們的營商環境是可持續的。”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企業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為現場不多的企業代表,董明珠表示感受最深就是親清型政商關係的構建。“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千萬不能錯位,比如企業去想政府的事情,政府想企業的事情。”她認為,公平的營商環境的建立,不是隻靠政府就行的,企業也要有所擔當,這是一個合力的結果。

“作為企業,首先有兩個字一定要記住,就是‘自立’。做製造業,要打造出誠信的產品,不能弄虛作假,特別是‘中國製造’這四個字要在世界擲地有聲,必須從自己做起。”她說。

其次,政府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這個管就是要打假,打擊劣質行為,驅除劣幣市場的存在。越是公平的監督越能讓企業更好地發展,優勝劣汰,才能讓更好的企業做得更大、更強。”

最後,她認為,政府要營造公平的環境,企業也要遵紀守法。“企業是創造者,政府是服務的主體,優質的服務能給企業帶來安全感,企業就會更加努力。環境是我們每個人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破壞出來的。”董明珠表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王燕、駱昌威、蘇韻樺、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