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大橋入選第三套人民幣圖案,平均每分鐘有100多輛汽車駛過


“百湖之市”的武漢,因三鎮隔江鼎立,江湖阻隔,因此橋樑眾多。武漢已建成的1300餘座橋樑中,包括人行天橋、立交橋、過江公路橋、公鐵兩用橋等,


涵蓋三塔斜拉橋、雙塔斜拉橋、雙塔懸索橋、拱橋、連續結構橋、雙曲橋等各種橋型,是名副其實的“橋都”,被譽為“橋樑博物館”。
橫臥於中國武漢市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長江江面上的武漢長江大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萬里長江第一隧與萬里長江地鐵第一隧也都建成於武漢。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
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圖為資料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誌。
長江大橋的建設和養護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心呵護著大橋,他們每隔10年就要對大橋做一次全面細緻的"體檢"。
武漢長江大橋只要養護得好、管理得當,使用100年以上沒有問題。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
自建成通車以來,武漢長江大橋歷經50年風雨滄桑。武漢長江大橋每天的汽車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數千輛上升到近10萬輛;每天的列車通過量已增加到148對,296列。大橋上平均每分鐘有100多輛汽車駛過,每6分鐘就有一列火車通過。大橋的荷載早已大大超過了建成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