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6歲,曾兩次入朝作戰,退休20多年寫下百萬字讀書筆記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池登科,今年86歲,安徽省渦陽縣人,1951年,剛滿18歲的我,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不幸被敵人炮彈擊中,彈片取出不久,我再次自告奮勇重返戰場奮勇殺敵。1963年,我光榮復員。1994年,我從渦陽縣原城西鎮退休後,用20多年時間寫下百萬字讀書筆記,見證了國家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過程。


我從1951年到1963年,在部隊生活了13年,從一名普通戰士逐步晉升為少尉軍銜,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尤其兩次入朝作戰抗擊美國,更是九死一生。每次提到抗美援朝的經歷,我都很興奮,這也是我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1951年,18歲的我便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後來敵人的炮彈把我掀翻在地,彈片打入肉裡,危急時刻,我被戰友們用擔架抬下了戰場。
幾經周折,3個多月後,彈片終於被取了出來。讓人沒想到的是,身體剛剛恢復,在當年7月我再次志願報名重返前線,9月便隨部隊趁夜色再次通過鴨綠江大橋挺進朝鮮戰場前線。
這是我和戰友臨戰訓練的時候,右邊的第一個就是我。當時,我們的訓練熱情都特別高漲,大家把訓練場當作戰場,把靶子當作敵人,每天訓練從來不怕苦,不怕累,真的是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
我在部隊的時候就和老伴結婚了,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幾十年了。我們感情特別好,老伴支持我獻身國防,在工作中也是很好的“賢內助”。從戰爭時結婚到現在,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左邊的照片是我和老伴年輕的時候照的,右邊的照片是前不久我們一起照的。現在的我們特別幸福!
你別看我這把年紀了,任何時候只要祖國需要,我立刻就能上戰場……在我家裡,我的小包裡裝著抗美援朝用過的茶缸、軍功章和各類證件,這些都被我像寶貝一樣細細珍藏著。
上戰場前,部隊的戰友給我拍了一些照片留作紀念,當時能拍照真的不容易。所以原來在戰場上的照片,我都保存完整,看著照片,就想起了我的戰友,想起了我的部隊,想起在戰場上的槍炮聲,想著想著我自己就會流淚,我還有很多戰友永遠不能回國了,我真的很想他們!
1954年初,我和戰友們光榮回國,圓滿完成了保家衛國的重任。這是我和幾個戰友的合影,右前側第一個就是我。幾十年了,這些戰友都沒聯繫過了,不知道他們現在過的好不好?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在不在了?如果能再和這些戰友見一面,我們肯定會激動地流淚的。
1994年我從渦陽縣城西鎮鎮政府退休,1997年開始寫讀書筆記,後來為了練習毛筆字,專門抄寫自己的讀書筆記。我雖然起步較晚,卻從不懈怠,每日照著臨摹本一遍遍地學習。漸漸地,我的書法取得了很大進步,很有成就感。

我小時候家裡窮,只上到小學三年級就退學了,所以我學問不深。現在退休後在家練字,剛開始把自己看過的文章用毛筆寫出來,後來就開始手抄政府公報、反腐敗文章和優秀文章摘選。從退休到現在幾十年了,我總共抄寫了百萬字的讀書筆記。
我用過的稿紙十分多,總共寫了114本稿紙,每本100張,每張96個字,字數將近110萬,都是我用毛筆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我不但摘抄優秀文章,而且還經常到社區宣講。我們幾個老人沒事的時候就坐在一起聊聊國家的發展變化,你講一段身邊的變化,我說一下國家的好政策,大家學習交流的氛圍特別濃厚。
我家裡到處是我用過的稿紙。除了這些筆記,剛退休時我還寫了另外20多本讀書讀報筆記和一本回憶錄,都完好地保存著。
我的孫子叫池奇修,是電視臺的一名主持人,他十分熱愛軍事,也特別喜歡聽我講述戰鬥故事。現在只要沒事的時候,我都會給孫子講述戰鬥故事,激勵他要做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沒想到我和老伴在年邁的時候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現在我們在政府的安置小區裡生活,特別開心,兒孫們經常到這裡來看我們。我們老兩口沒事的時候就到樓下散散步,跳跳舞享受晚年。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渦小胖說事,徵集你的自拍故事,可以私信渦小胖說事,講述你的故事,我們幫您記錄寫出來,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