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碭山酥梨糠化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碭山酥梨糠化的原因是什麼?

碭山酥梨作為地方名優特產,以色澤黃亮、酥脆、甘甜多汁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是近年來在栽培中出現的果實糠化現象給果農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也給碭山酥梨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碭山縣園藝場生產技術科經過廣泛調查與研究,現對碭山酥梨糠化現象提出解決方案,以供廣大果農參考。

1 表現症狀

碭山酥梨梨果糠化多出現在採摘較晚、平均單果較大(超過 400 克)、採收前天氣乾旱、樹體負載量過大、氮肥使用過多或缺鈣的果園中。在果園中表現最早出現九月上旬。隨著果實掛樹時間越來越長,成熟度越高,糠化現象越嚴重。主要表現為果實表面凹凸不平、果皮增厚、果色深黃、果實硬度減小、果肉疏鬆失水,嚴重時果肉呈海綿狀(圖 1)。失水發糠的症狀從近果皮處向內蔓延,果肉不變色,但品質大大下降。部分發糠的果實果皮會出現 0.3~0.5 釐米深的凹陷。

圖1 果實糠化後果心發白

2 原因與解決方法

此種病害屬於生理性病害,與營養元素的缺失有關,特別是硼、鈣的缺失和水分的流失。

2.1 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高溫乾旱

果樹每天要通過葉片蒸騰掉大量的水分,當土壤中水分含量低於 50%,果樹體內水分虧缺時,葉片往往從果實中奪取水分,滿足蒸騰需要。因此在土壤乾旱樹體內水分不足時首先影響果實內水分含量,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果實即停止生長,果實內的水分向葉片迴流造成果實糠化。特別是在果實迅速膨大期至成熟期如遇高溫乾旱,土壤缺水糠化現象加劇發生。此期一旦出現果實水分迴流現象即使後期雨水充沛果實糠化現象也不可逆轉。因此,在生產中根據碭山酥梨的需水特性,保持一定的土壤溼度均衡供水,是防止梨果糠化的重要技術措施。這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果園生草制及微噴灌溉或果園智能化水肥一體滴灌方式(圖 2、圖 3)

圖2 果園微噴圖

圖3 水肥一體化滴灌

2.2 鹽鹼地或土壤酸化造成根系受損

鹽鹼地含鹽量大,pH 值高,即使礦質元素含量豐富也易被固定,常呈缺失狀態,造成生理病害,果實容易糠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鹽鹼地的改良。

(1)設置排水系統,建園時每隔 30~40 米順地勢縱橫開挖深 1 米寬 0.5~0.7 米的排水溝,使之與排水支渠和排水乾渠相連(圖 4),鹽鹼隨雨水淋洗和灌溉水排出園外,達到改良目的。

圖4 排水瀝水支幹渠

(2)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不僅含有果樹所需的營養物質,還富含有機酸可中和土壤鹼性,有機質可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減少水分蒸發,可有效控制返鹼。

2.3 營養元素的虧缺

某些營養元素的缺失或根系吸收量減少也能生產果實糠化現象。如鈣、鐵、硼、錳、鋅等。特別是鈣、鐵、硼的缺失或根系吸收量的減少,會促使果實提前成熟,降低果實硬度,進一步促進果實糠化的發生。

(1)缺鈣原因:土壤含水量過大,影響根系發育,導致樹體缺鈣。樹體過旺,光照不良造成樹根系老化,產量越高,果實越大越容易導致缺鈣。有機肥使用量較少或沒有用,氮、鉀營養超標,天氣乾旱等都會影響樹體對鈣的吸收同時也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施用未經發酵的畜禽糞便,造成地下害蟲、病害嚴重導致根系死亡。化肥施用不當,容易發生某些離子拮抗,影響鉀、鈣、鐵、硼的吸收。

(2)解決方案:①增施有機肥同時把適當的微量元素混入有機肥中如鈣、鐵、硼、鎂等。生長季節葉面噴施微量元素,促進果樹對各營養元素的均衡吸收。②適時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應,同時注意排澇。

2.4 外源激素使用不當、與過量使用外源激素的使用是一把雙刃劍,適時正確的使用可增加經濟效益。但是外源激素對果品質量影響是明顯的,如蕓薹素內酯對碭山酥梨外觀品質影響表現為果點小、果面光亮。對內在品質影響表現為果肉疏鬆,縮短果實發育期,降低果實耐貯性,隨著使用量的增加果實後期糠化嚴重。其原因是蕓薹素內酯有促進細胞加快膨大使細胞壁變薄,果實水分很容易丟失,如遇乾旱、高溫果實水分更容易丟失進而糠化,嚴重時果肉呈海綿狀,失去果品的商品價值。其他內源激素如細胞分裂素、生長素、赤黴素的不當或過量使用對碭山酥梨品質均有影響。

2.5 果樹負載量過大、果實成熟度過高

果樹負載量過大、果實成熟度過高、採收過晚容易出現果實糠化現象。因此合理負載、防止果實過大、適時採收避免果實成熟度過高,是解決碭山酥梨果實糠化現象的重要措施。

圖5 適時採收的果實

綜上所述,碭山酥梨果實糠化現象是由各種因素綜合形成的,個別因素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起到主導作用。但在碭山酥梨生產實踐中只要注意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合理負載,防止果實過大;適時採收;合理使用外援激素;增施有機肥、適當補充鈣肥及微量元素;適時灌水;碭山酥梨果實糠化現象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