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初十年,韓國被日本正式吞併前,老照片留下的印跡


德壽宮,朝鮮高宗時王宮,被稱為“西宮”,日本人逼高宗退位,此後一生高宗都在德壽宮幽居,直至死亡,圖片中看到正門上的“大安門”匾額,不久後“安”字改成“漢”,稱為大漢門


甲午戰爭後,日本逐漸控制朝鮮,1897年,日本強迫朝鮮高宗脫離和清朝的宗藩關係,同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圖片中看到那個時候的韓國婦女的真實衣著
當時韓國底層人士多是穿白色衣服,被稱為“白衣民族”,原因不是因為白色象徵純潔什麼的,而是當時染色技術不發達,白布是最便宜。相反,當時韓國王公貴族衣服顏色是鮮豔的
當時某處市場,一老農揹著裝雞的筐,手提雞蛋
街面上賣襪套的小販,可以看到背景處,商店的招牌是用漢字書寫的
集市上的韓國人
正在打農具的鐵匠
景福宮勤政殿御階,建於1395年,長期為朝鮮李朝的正宮,為親王規制的郡王府,日據時期,景福宮大多數宮殿被日本人拆除,僅保留了圖片上勤政殿等幾棟建築
南漢山城的守禦將臺,1636年,皇太極率領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朝鮮人在守禦將臺和清軍激戰45天,終不敵而降
水原華城長安門,水原華城建成於1796年,長安門是其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