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躲得過子彈,卻躲不過中國足球的黑手,愛將出賣他換得800萬

本賽季中超,北京人和步履艱難。

這支因遷徙多次而廣受詬病的球隊,如今在中超墊底,降入中甲的概率,大過其他球隊。

事實上,這支球隊以前的老闆,曾經豪情壯志地放言,要打造百年球隊。

然而,在那些年的烏煙瘴氣中,老闆心灰意冷,轉身離開。

也沒人再追究百年球隊的諾言了。

這位老闆,叫徐澤憲。

徐澤憲出生於1954年,父母皆是軍人。

少年徐澤憲,也選擇了參軍入伍。

1970年代末,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槍林彈雨中,徐澤憲和戰友一起,擊退了越軍。

多年後,徐澤憲說,"經過戰場的人,就沒有客服不了的困難。"

然而,在足球場上,他似乎真的遇到困難了。

1986年,徐澤憲離開部隊,到上海遠洋公司上班。

1995年,他成為遠洋集團旗下房地產公司的老總。

正是那一年,鬱知非的上海申花隊,席捲甲A,一舉奪得冠軍。

身為球迷的徐澤憲,一場不落地看完全年的主場比賽。

他為足球瘋狂,也暗自決心,擁有一支自己的球隊。

5年之後,徐澤憲斥資3000萬元,買下在甲B多年的上海浦東隊,並更名為上海中遠隊。

沒人指望這支"雜牌軍"能撼動申花在上海灘的地位。

但徐澤憲一擲千金,他找來徐根寶,挖來成耀東、吳兵,還有廣州仔胡志軍。

外援,同樣是聯賽頂級。

和多年後的恆大初期,頗有相似之處。

2001年甲B,上海中遠在"甲B五鼠"的背景下,脫穎而出,成為唯一升級的球隊。

2002年,徐澤憲又花大錢挖來了申思、祁宏,還有范志毅。

加上後來的吳承瑛,人們猛然發現——這是把申花端過來了。

經典的上海德比,在"空心蘿蔔"的主題下,徐澤憲笑到最後。

那一夜,他喝醉了。他覺得,1995年的夢想,就這麼一步步要實現了。

贏下申花,下一個目標:冠軍。

2003年,吳承瑛、江津、小李明相繼到隊。

還有巴拉圭國腳奎瓦斯。

為了彰顯百年俱樂部的決心,徐澤憲把球隊改成中性化的"國際"。

上海國際一路高歌猛進。

但在聯賽收官階段,卻在德比中1:4大敗。

上海申花,正是那年與上海國際爭奪冠軍的對手。

最後一輪,上海國際落後申花1分,但他們對陣苦苦保級的天津泰達。

勝利,似是囊中之物。

上海申花則在客場對陣勁旅深圳隊。

賽前,波譎雲詭。

泰達方面找到國際俱樂部,希望出價1200萬,買3分。

身家百億的徐澤憲,不差這點錢。

況且,拿冠軍,在上海灘揚名立萬,才是他想要的。

徐澤憲下達了命令:最後一場,必須贏!

泰達出如此高的價格買3分,是因為他們必須要靠3分才能保住來年中超的資格。

根據當年聯賽的奇葩算分辦法,如果泰達不能贏球,那麼重慶力帆就有機會進入中超。

前提是,力帆故意輸掉比賽。

這樣的荒唐的局面,讓中國足協很被動。

他們比泰達更需要國際輸球,免得"輸球進中超"成為現實,成為笑柄。

於是,南勇託人找到申思,申思串通了祁宏、江津和小李明,故意輸掉了比賽。

事後,四人分得800萬酬勞。

這一切,徐澤憲是多年後才知道的。

當年,徐澤憲十分器重申思。

多年後,徐澤憲在電視上看到申思受審的畫面,氣憤不已:

"一年400萬都不滿足,簡直禽獸不如!"

2003年莫名其妙地丟掉冠軍,讓徐澤憲很受打擊。

後來,上海國際遷到陝西,也意味著徐澤憲逐漸放手。

不久,人和接手,徐澤憲徹底離開足球。

生意依然在做,徐澤憲也依然有錢,但足球往事,他很少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