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幹部要提拔!六大特質,黨員幹部請對照

近日,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發佈,思響哥對比舊版後發現,中央這次修訂力度很大,其中特別增加一條: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

勇於擔當,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品格。現實中,有不少黨員幹部自詡“擔當”,嘴上的花裡胡哨,說起來感人,卻不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絕不是真正的擔當!勇於擔當的好乾部究竟什麼樣?六大特質,大家一起來對照學習!

特質一:清清楚楚、不折不扣地履職盡責

做一名負責任的黨員幹部的首先條件就是在其位、謀其政,食其祿、盡其責。從理論上講,經過多次的機構改革調整,我國多級黨政機構的設置是科學的、合理的,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對於社會生活的有序治理,對於人民生活所需事項的辦理,都是全覆蓋的。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到某些需要從政策上明確的部分群體的利益處理問題,小到某些單位、個人應該解決的困難。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仍有無人問津的、落後的規定、政策沒有糾正,一些影響發展、影響社會進步、甚至影響黨的建設的問題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表明,一些黨政機關或相應的國家治理主體,仍然存在著職責履行不到位的現象,而這個現象的本質就是不負責任、不敢擔當。有的黨員幹部對自己的崗位職責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履行職責。因此,黨員幹部做到勇於負責、敢於擔當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要把自己的崗位職責弄清楚。要認真學習憲法、各級人民大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組織法,認真學習黨章對於各級黨組織職責的規定,認真學習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各個機關的工作章程,把本組織、本機構、本部門的職責弄清楚,理解到位才能工作到位。

長期不研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做到敢於擔當是不可能的

特質二:對於邊界不清楚或需要多部門配合的工作積極主動承擔

在實踐中,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推進,還是國家治理事項的落實,群眾實際問題的解決,常常不是某一個機構、部門或個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幾個乃至更多機構、部門的通力合作,通過各自不同職能的行使來實現

。這是各類事務辦理與國家治理的基本規律。而對於這個基本規律,一些黨員幹部官僚主義作怪、私心作怪,於是就出現了推諉扯皮的現象。比如,

有的問題的解決本應由本部門首先發起或牽頭,但一些黨員幹部以部門能力不足為由,長期拖拉;

有的問題應以其他部門為主,多部門聯合出臺措施,但一些黨員幹部卻不予配合;

有些問題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但由於現存政策不明確、責任主體不明晰,一些黨員幹部視而不見,任其發展。

事實上,在缺少現行政策、文件、制度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相關機構或部門應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的精神,主動研究新情況,對新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需要其他機構、部門配合的,應主動報告上級聯繫其他機構或部門予以配合,共同解決邊界不清、權限不明等問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創造的“首接負責制”就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首接負責制”規定了對於有關人民群眾利益但並未明確是哪個部門負責的問題,只要人民群眾找到一個部門,作為與此相關的黨或國家相應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接受了人民群眾的反映、訴求之後,就要勇於擔當,積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困難。

特質三:對於存在困難,甚至有風險的問題的解決,不畏艱難,有赴湯蹈火的勇氣

當前,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搞好國家治理,在辦好關係人民利益事情的工作中,困難是經常的,有的甚至是異常困難的。有的問題的解決需要辦事人付出更多的辛苦,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有的問題的解決會遇到政策和制度不明確的阻礙,需要多個部門來回走動進行溝通協調 ;有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別的部門、機構甚至不同地區的外地機構的配合 ;有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創造必要的政策環境 ;有的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定的資金或其他物質條件的保障,等等。

面對這些情況,不負責任的人、“會做官”的人會選擇退縮,會採取推脫的戰術。而勇於擔當的黨員幹部則會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急黨和人民之所急,正視困難,迎難而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就是面對困難勇於擔當的態度。

樹立這樣的態度,所有的黨員幹部應該牢記這樣幾句話 :“沒有困難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了人民群眾合理利益和願望的解決,千難萬險都難不住共產黨員。”樹立了這樣的理念,我們才能不怕困難,才能在履行職責的實踐中不怕承擔風險,勇於擔當。

特質四:有無私無畏的精神,為了黨和人民事業的需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委屈

在實際工作中,推動發展也好,解決人民群眾訴求也好,落實社會治理任務也好,有些事情的辦理、有些問題的解決,不僅存在客觀的困難,而且還會遇到來自人的阻力、壓力,使當事人存在利益受損、名譽受損的風險。有的是直接涉及辦事人的利益,按照政策、制度辦事,首先要坦蕩無私。

比如,對於一些涉及農村宅基地手續辦理、城鎮拆遷房屋補償的問題,有的黨員幹部與人民存在著相同的情況,按照法律、政策落實下去,黨員幹部就要放棄自己不合理的利益訴求。事實上,對於這類長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一些黨員幹部不擔當、不作為的背後就是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在作怪。無私才能無畏,黨員幹部要敢於放棄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帶頭按照法律制度辦事

還有一些事情的處理雖然符合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需要,但由於歷史原因、社會背景以及認識觀念等的影響,尚難以徹底解決。解決這類問題不僅要敢於擔當,還要有相當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要有堅強的黨性以及敢於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挺身而出的獻身精神。比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開始實施時並沒有上級文件,但由於其符合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需要,黨員幹部冒著受委屈、一時不被理解、甚至受到錯誤處理的風險支持人民群眾的創舉,為改革開放拉開了序幕。

還有一些問題的解決是不被人民群眾理解,不被同事、領導支持的

。比如,一些單位打著為職工謀福利的旗號,動用大量財政資金違規給職工發放錢物,甚至經常化。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按照國家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必須徹底解決機關、企業“靠山吃山,管什麼吃什麼”這類不規範的行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可能會使一些單位的不合理福利下降,因而不被人民群眾所理解,但黨員幹部如果患得患失,沒有犧牲自我的精神,就無法勇於擔當。

因此,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黨性原則,無私無畏,敢於得罪人,敢於自我犧牲

特質五: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尋找工作中的難點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的問題上

敢於擔當的黨員幹部不能只栽花不栽刺,而是要自找麻煩、自找苦吃,不僅要栽刺,而且要主動地拔刺。主動找事做,找麻煩和困難的事情去解決,這是敢於擔當的最高境界。在黨員幹部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現象 :一些幹部在擔任領導職務或者負責某項工作後,比較願意做好事、願意栽花,美其名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民辦好事、實事,這是必須的。

但是,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明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國家治理、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需要辦的實事、好事,要以解決問題、克服問題為前提。遇到困難繞道走,只想錦上添花,不想雪中送炭,只想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在鮮花與掌聲中為人民辦事,這是不切實際的。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保證社會長治久安,往往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很多麻煩需要克服、很多風險需要排除、很多溝坎需要跨越,只有勇於擔當,才能真正地“造福一方”,才能更多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好事。

另一方面

,從處理問題、治國理政的一般規律來看,“興利容易除弊難”,革除弊端、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排除影響發展的障礙,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長治久安更為可貴、更為難得。真正對黨和國家長遠發展負責的黨員幹部,不能只當“聰明人”,不能只做眼前立竿見影、皆大歡喜的事情,不能只將注意力放在栽花上。勇於擔當的黨員幹部不能只會興利,不會除弊,而是既要善於興利,更要善於除弊,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對經濟社會發展、對國家長治久安、對人民長遠利益不利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眾人皆知的,也可能是長期存在的,但卻未被人們發現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方面為全體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榜樣。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帶領全黨攻堅克難,主動作為,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而未解決的難題,辦成了一些多年來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可以說,沒有勇於擔當的精神,沒有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責任感,這些事情是不可能辦成的。

特質六:能夠清楚認識哪些事情是對黨和人民事業、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有益的

我們黨要求領導幹部勇於擔當,人民群眾盼望領導幹部勇於擔當,其內涵是明確的、嚴格的,即所擔當的事情應該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群眾整體、根本、長遠利益的需要

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落實、不執行,膽大妄為,把這樣的行為視為“勇於擔當”是完全錯誤的。當前,一些黨員幹部為了個人的政績,好大喜功,脫離實際,違規大量舉債建設超前的基礎設施。比如,在一些地方,新的黨員幹部一上任,立即出臺空前的城市建設改造方案,大拆大建,大興土木 ;還有的黨員幹部上任後立即推倒上一任剛速成的城市框架,馬路翻修、房子重建,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還有一些地方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沒有基本需求的情況下,要求在幾年內建成世界密集度最高的高速公路網,甚至要求市場已經嚴重過剩的工業項目強行上馬。如果沒有資金,便違背黨中央要求以及金融監管規則,以政府名義擔保借款、貸款、融資,造成了鉅額債務,給金融機構造成了嚴重的風險隱患。

必須指出的是,這種所謂的“擔當”其實是權力的濫用,是在損害黨和人民事業,是脫離有益目標的膽大妄為、胡作非為,這與我們黨要求幹部勇於擔當的精神毫無共同之處,必須予以制止,堅決反對。黨員幹部在工作中勇於擔當,首先要把前提弄清楚,要判斷準確 :

是不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需要,

是不是廣大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的需要,

是不是符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以及部署,

是不是符合實事求是的精神,

是不是能夠促進本地區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