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丨我挖出了所有祕密,找到了永不消逝的希望

今天給大家帶來這部電影史上評價最高的燒腦劇情犯罪片——《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

(注:本文比較寫得極其畜生,請您謹慎觀看。)


豆瓣評分9.6,100多萬人評價,5星好評率82.8%,好於99%的劇情犯罪片,譯名就有6個,充滿了故事。這部1994年上映的電影說它是當今影史第二,沒人敢認第一。老編我刷了5遍,回跳到視頻卡幀花屏,資料查到手抽筋,都不敢說能100%把握劇中每一處巧妙設計和每一個金句。

老編愛這部電影愛得神魂顛倒因為兩個字——希望。非要再加兩個字,就是秘密。

閒言少敘,先說名字裡的奧秘。


看完這兩張圖,你應該知道我看的是臺版,名字叫《刺激1995》。怎麼來的?

1995年,這部電影在臺灣公映,當時的翻譯人員認為這個電影整個講述的就是一個
騙局,而同類電影中他們最有印象的便是1973年,羅伯特·雷德福和保羅·紐曼主演的[騙中騙](The Sting ),該片在臺灣的譯名是[刺激],所以他們就把這部片子的定名為了[刺激1995]。


這幾個版本的翻譯只有《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名字流傳最廣,它又是怎麼來的?

影片英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Shawshank 譯為肖申克,是音譯而來。又譯鯊堡,顧名思義,像鯊魚一樣兇猛,是吃人的監獄。看這部電影之前,一直認為肖申克是人名,其實是監獄名。Redemption是救贖的意思,而救贖的真正含義是希望。

Based on the Short Novel“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根據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麗塔海華及鯊堡監獄的贖罪》改編。

看完上一段,你一定想知道麗塔海華是what or who?


正片開始:


男主坐在一輛老式汽車裡,左手西洋二鍋頭,右手點三八小左輪,耷拉著腦袋,一邊喝酒一邊看向車窗外。看什麼呢?


這是我們的男主(Andy Dufresne安迪杜弗倫),一位青年才俊,大銀行副總裁(VP)。鏡頭一轉,來到法庭,男主涉嫌殺害妻子和情夫成為被告。


命案當晚妻子和男主吵架後“光明正大”跑去找情人約會。片頭是男主在蹲點,看的是高球教練葛蘭昆丁的宅邸,妻子和情夫在做些羞羞的事情。


男主說自己當時喝醉了,蹲點沒蹲到人,就把槍扔到河裡回家了。而律師的話句句誅心,清潔工打掃房間發現兩名受害者,滿身的點三八彈孔怎麼解釋。左輪槍只能裝6發子彈卻射出8發,射完一梭子再裝彈補上2發,衝動犯罪和冷血謀殺性質完全不同。


屍體也沒打撈上來,根本無法比對彈痕腳印和胎痕證明男主在場,地面上散落著沾有他指紋的子彈,就連碎酒瓶子上都有指紋。所有證據都指向男主。結果男主被判兩個無期徒刑。

PS:兩個無期是多久(美國)?什麼是假釋(美國)?美國沒有無期徒刑,而是多罪刑期相加有的高達一二百年,沒有上限。由於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無期徒刑也是不同的,這裡借用中國的無期徒刑。假釋是假釋期滿,剩餘的刑期便視為已經執行完畢。被判終身監禁的也是可以假釋的, 根據在獄內服刑期表現情況,會有專人小組進行評估,如果認為改造良好,不具有再犯罪危險性了,會進行假釋。



另一邊,這位叫Red(瑞德)的老哥無期徒刑已關20年。(敘事手法:通過無期徒刑操縱場景和時間,類似於電影鏡頭裡電風扇和直升機螺旋槳的無縫銜接。)


警官:你改過自新了嗎?瑞德:是的,確實如此,我已得到教訓。真的,我已洗心革面,不會危害社會,上帝為證。

教科書般滿懷誠懇的懺悔語錄換來假釋駁回。怎麼才能通過?別急,往下看。


1947年,男主安迪入鯊堡監獄,獄友們“夾道相迎”。老鳥們無聊的監獄生活終於有了生氣,玩菜鳥其樂無窮。


幾個人聚賭,瑞德狂壓安迪10根菸(香菸是監獄裡的貨幣)。賭的是啥?


菜鳥們洗完澡,撒完除蝨粉是這個熊樣兒。第一夜極其難熬,突然發現這不是開玩笑,人生就這麼毀了。是不是有種想哭的感覺。沒錯,他們在賭誰先哭。熄燈之後,老鳥們開始捉弄菜鳥,直到把他們惹哭。


肥臀被調戲到哭,因為監獄裡的queer極其變態。眾囚徒一陣鼓掌躁動,引來了獄警海利,肥臀慘遭暴打。


而男主安迪一聲沒吭,害得瑞德輸了兩包煙。


介紹一下,吸血鬼典獄長諾頓和瘋狗警備隊長海利。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男主發現了米飯裡的不明生物,據說蛋白含量很高。


老布很是生猛,一副吃蟲的模樣,很淫蕩。又肥又嫩你別給鳥吃呀。

入獄一個月,安迪開始找人嘮嗑,嘮嗑幹嘛非找瑞德?因為瑞德神通廣大,香菸大麻白蘭地沒有弄不到的,活脫脫一倒爺。


他自稱是石痴,找瑞德為了弄到石錘刻石頭。石錘六七英寸長(約15-18釐米),搞石錘風險大,瑞德把價格提到10美元(約70軟妹幣)。老瑞德風險提示:牢房有突擊搜查,發現石錘必然沒收,捶人或者越獄別把我賣了,否則生意沒得做。最終二人成交。


瑞德用香菸買通了人幫忙,石錘到手。越獄?就用這錘子?得挖六百年。


他又買通了圖書管理員老布(裝比吃蟲的老哥),將石錘交到安迪手上。小本記錄一下:神器之一石錘。


頭兩年安迪經常被“三姐妹”虐待。選個代表看一下,不忍直視。安迪長期遭到性騷擾和毒打,who care,偉大的人不會向命運屈服,而是去創造一個個不可能的壯舉,因為他心懷希望,渴望自由。


1949年春,安迪參加工廠屋頂翻修工作。幹活時聽到獄警海利抱怨,無法全額拿到去世哥哥留給他的35000美金,因為政府要徵稅,還有各種花銷,算算所剩無幾。機會來了,別忘了他可是大銀行VP,條款爛熟於心。冒著被扔下樓的危險,給海利出謀劃策。

(富蘭克林曾說“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他就是靠著這點一步步成為獄中那個不可替代的人,這種不可替代性又為他提供了各種便利。)


作為交換,安迪從狠毒的海利那為“同事”要來了啤酒。



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


他不喝酒,只享受自由,帶給別人自由,成全自己的自由。自由也是一種希望。


獄中生活極其無聊,有部片子獄友們每週看3遍,每次女神一甩頭,必然迷倒一大片痴漢,呼哨聲笑聲不絕於耳。


麗塔海華終於出現了

彩蛋:監獄裡放的這部電影叫《吉爾達》


麗塔·海華絲(Rita Hayworth,1918年10月17日—1987年5月14日),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原名馬格麗塔·卡門·坎西諾,美國20世紀40年代紅極一時的性感偶像。1946年因在電影《吉爾達》中激情四射、放蕩性感的熒幕魅力而紅遍全美,有時亦被稱為“愛之女神”(The Love Goddess)或“美利堅愛神”(The Great American Goddes),又以極為出色的舞蹈技巧而名躁一時。1998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9位。



瑞德正看得起勁,安迪又找他要東西了,想給這位大叔頒個年度最佳多啦A夢獎。麗塔海華你都能請到監獄來?


男主遭到“三姐妹”又一次毒打後,獄友給他送來夢寐以求的石頭,瑞德送了他麗塔海華(多啦A夢有點敷衍)。記住這兩個神器,接著往下看。


典獄長和海利查房,無重大違規?石錘呢?


別放這圖了,隔了一個世紀的勾引依然栩栩如生。


典獄長檢查了傑弗倫聖經的背誦情況,哪句話是哪一章哪一頁哪一行都知道,人家好歹是個VP好伐。查房只是個藉口,測測安迪有幾斤幾兩才是真的。諾頓送了他一句聖經裡的話。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伏筆)



典獄長把男主叫到辦公室,安排工作。牆上掛著這幅字。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伏筆在此,折磨開始。)



安迪來到鯊堡監獄圖書館幫老布(吃蟲老哥),老布1905年入獄,1912年入館,整整坐了四五十年牢,這些年一直是他自己打理圖書館。


一天,老布挾持獄友,因為獲得假釋了,那為什麼要挾持?只有闖禍,才能留在牢裡。為什麼要留在牢裡,出獄重獲自由不好?


出獄後他融入不了社會,睡覺總是擔驚受怕,上班常被老闆罵。他早就被體制化了,最終還是上吊自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體制化就像是我們的舒適區,在裡面待久了,人會退化。

體制化有它的弊端。


找安迪幫忙就是個幌子,找他幫忙弄教育基金、報稅、做假賬才是真相。更加可笑的是後來整個監獄的獄警都來找他幫忙。




安迪有個神技——寫信。想要擴建圖書館,獄長不給錢,他就給州政府寫信,一寫就是6年。州政府撥款200刀,捐書和和唱片,不夠建好圖書館,那就一週一信。州政府撥款500刀,讓他別再寫了。靠著自己的堅持,安迪建起了一座最好的監獄圖書館。


他趁獄警不在,放起了唱片,第二次讓眾囚徒有重獲自由之感。自由的代價是獨囚兩週。


兩週後,男主和瑞德的對話發人深思。瑞德曾經很愛吹口琴,但他覺得在監獄裡吹口琴毫無意義,音樂毫無意義。

安迪:有音樂才不會忘記,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自由和體制化各有各的代價,不管選擇哪個,不管走到何種境地,都要心懷希望,哪怕是一絲。沒有希望,活著便沒有了意義,就像老布。


瑞德無期徒刑已關30年,第二次假釋被駁回。他的說辭和第一次近乎一模一樣。


作為假釋駁回的禮物,安迪送了瑞德喜歡的口琴。心懷希望的人心中有一道光,既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男主入獄10週年(1957年),收到瑞德的禮物——瑪麗蓮·夢露。

前面鋪墊了這麼多,埋了那麼多伏筆,終於可以開始解秘了。

典獄長開始讓囚犯走出監獄做工,他從中洗黑錢,而賬目都是安迪在做。


牌子背後是保險箱,賬簿就放在裡面。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第二次出現,辛辣的諷刺。


洗黑錢被抓到要坐牢的,但安迪利用制度的漏洞,偽造了一個只存在於文件上的隱形合夥人史蒂文斯(Stevens),他是洗錢的起點,追責只會追到他頭上,一切都靠寫信來完成,偽造出生證明、社保、駕照。寫信能辦到?我期待你的答案。


湯米65年來到鯊堡(安迪在鯊堡的第18年)。他是個朋克青年,酷愛搖滾和吹牛逼,因入室盜竊被捕,13歲以牢為家在各個監獄都蹲過,閱歷豐富。


安迪懟了他一句,湯米卯上了,他不認字,卻要拜安迪為師考同等學歷,安迪從字母教起,湯米很有天分,沒多久就開始應試,安迪也很喜歡他。


1966年,湯米應考前(安迪在鯊堡的第19年),一副棋已然刻成,牆上的美女圖換成了Raquel。安迪給湯米安排了考前測試,結果小夥子心態爆炸,把考卷扔到了垃圾桶裡,安迪揹著他寄出了考卷。

一次閒聊,湯米問瑞德男主入獄的原因,卻意外吐露了驚天秘密。他曾有個獄友叫

厄摩(惡魔),看誰不爽就殺掉,他才是殺死安迪妻子和情夫的兇手。

安迪將真相報告給典獄長,迫切地想要洗脫莫須有罪名,典獄長怎麼會輕易放走這棵搖錢樹,洗黑錢的事更不能走露。聰明鎮定如安迪,面對無賴的典獄長,也忍不住罵他是“笨蛋”,獨囚一個月是安迪的下場。為自由再一次付出代價。湯米收到成績單C+,脫罪無望的安迪在黑暗中又看到了一絲希望。


然而,典獄長殺掉湯米,也扼殺了安迪脫罪的希望。安迪又被獨囚一個月,和瑞德聊天,他說要去芝華塔尼歐。周圍的一切要將你的希望趕盡殺絕,但你知道希望一直都在,從未破滅。墨西哥芝華塔尼歐(太平洋的一座小島),在這樣一種境遇下,從男主口中吐出來。


瑞德:我一輩子都耗在了鯊堡,早就體制化了。安迪:別小看自己。PS: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瑞德:你不該有此妄想,完全痴人說夢。PS:我最討厭的一句話。安迪:反正只有二選一,忙著生或忙著死。



男主給瑞德又留下了希望的種子:在他向妻子求婚的橡樹下有面石牆,石牆下有顆奇石,是黑色火山岩玻璃,下面有東西。什麼東西?自己搬開石頭就知道了。


繩子是幹嘛的?上吊?


暴風雨前夜,謎底在此揭曉


1966年,安迪越獄。發現男主不見,獄警一臉懵逼。


那一夜他是如何逃出昇天的?


生氣的典獄長四處亂扔石頭,砸到了牆上的“美女”,居然砸出了一個大窟窿。美女不是用來欣賞的。


石錘原本是用來雕刻石頭的,在牆上刻字的時候,安迪無意間鑿出一個洞。


鑿出的石頭就這樣一點點倒出去。這個過程不需要600年而是20年。


把典獄長的賬簿和聖經掉包。為什麼聖經也要掉包?


安迪搞到典獄長的嶄新的西裝和鞋子。


收拾東西走人。


繩子不是用來上吊的,是用來綁西裝、鞋子、洗黑錢的賬簿、聖經和棋的。


砸下水道管子,要在聽到雷聲的一剎那,因為雷聲會掩蓋砸管道的聲音。

PS:據說這是整部電影唯一的bug。有人說,光比聲傳播速度更快,所以不該在看到閃電的一剎那砸管道,而是在聽到雷聲時砸。無疑安迪是在聽到雷聲時砸的。


安迪就這樣爬向自由,在惡臭中匍匐500碼(457.2米)。


還記得史蒂文斯嗎?安迪偽造出來的只存在於文件上的隱形合夥人。穿著嶄新的西裝和鋥亮的皮鞋,拿著之前偽造的駕照、出生證、社保卡,搖身一變成為史蒂文斯,造訪了十幾家銀行,取走了典獄長37萬美元(19年的遣散費)

遣散費(severance pay):即當僱主同一位僱員終止僱傭關係的時候,向僱員支付的一種一次性補償。PS:典獄長諾頓是僱主,史蒂文斯是合夥人,安迪偽造諾頓將史蒂文斯遣散的文件,拿到了37萬美元,遣散費是這樣來的。



洗黑錢的賬簿被寄到了波特蘭日報。


主的審判迅速降臨。主的審判終於兌現了。

這句話第三次出現,典獄長是時候接受主審判了。


還記得這句“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嗎?安迪原封不動還給了典獄長。


石錘藏在聖經裡最隱蔽,越獄那天夜裡,安迪做完賬目,把聖經和賬簿全部掉包。掉包聖經不過是和典獄長開了個小玩笑:嘿,告訴你,我就是這樣藏石錘挖地道的,怎樣?

最後典獄長得到了主的的審判,飲彈而亡。


安迪給瑞德寄來了明信片,他正趕往太平洋芝華塔尼歐。


而他還在獄中乏味地苟活。

瑞德式旁白:安迪杜弗倫,他涉過贓河 ,滌盡罪惡,在彼岸重生。有的鳥畢竟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翼太光輝了,當他們飛走,你會由衷慶賀他獲得自由:無奈的是,你得繼續在這乏味之地苟活。



瑞德被判無期徒刑已關40年,迎來了第三次假釋機會。

警:你改過自新了嗎?瑞:改過自新?我不懂什麼意思。警:就是重返社會。瑞:這我懂,年輕人。它對我只是虛詞兒,政客發明的詞兒,使你們穿西裝的打領帶的有活兒幹。你到底想了解什麼?我後悔犯罪嗎?警:你後悔嗎?瑞:我沒有一天不後悔,但並非受懲罰才後悔。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溝通。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瞭,但我辦不到。
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軀,我得接受事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詞。你蓋章吧,別浪費我的時間。告訴你一句實話,我他媽的不在乎


前兩次那麼恭恭敬敬地懺悔,都駁回了。為什麼這次核准了?我的理解:時光一去不復返,放下過去,活在當下。

假釋後,瑞德來到布克的房子,過著和布克幾乎一樣的生活,不適應社會,他會和布克一樣上吊自殺嗎?


仔細想想,還有一個秘密沒有解開,安迪讓瑞德假釋以後去找到那塊火山岩玻璃下的東西。安迪再次給人以希望。


在石頭下面,老瑞找到了一封信和一筆錢。


安迪讓瑞德去芝華塔尼歐。

再次響起瑞德式旁白:芝華塔尼歐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最後我們來稍微歸納一下。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為什麼讓這麼多的觀眾對它如痴如醉。

首先,如開篇所言,希望是這部電影最核心的主題。在我看來對自由的嚮往也是一種希望。除了希望,我還看到了堅持與付出。

安迪給別人希望:第一次是冒著生命危險為“同事”贏得了啤酒,第二次,在鯊堡監獄放唱片,為整個監獄帶來希望。第三次,偷偷寄出了湯米的試卷,成績是C+。第四次,老友瑞德即將重蹈老布的覆轍,發現自己還沒去看“那塊石頭”下面到底是什麼,是芝華塔尼歐,是希望。

安迪給自己的希望:刻石頭、三位美女(麗塔海華絲、瑪麗蓮夢露、Raquel)、湯米幫他脫罪、圖書館、芝華塔尼歐。

給別人希望亦是給自己希望。

其次,

整個故事裡的秘密讓人好奇到汗毛倒束。片名、石錘、麗塔海華絲、繩子、雷聲、聖經、賬簿、隱形合夥人、西裝、皮鞋、火山岩玻璃石頭、三次出現保險箱上的那句話、兩次出現聖經裡的那句話。

再次,前面設置伏筆和懸念,在最後一夜把所有謎底揭開,答案一股腦砸到我臉上的時候,我整個人完全蒙掉了。瘋狂吊胃口,越是想要越不給你,折磨死你,你莫名地享受,又迫切地想揭曉答案。這部電影講故事的手法絕妙。

還有,敘事手法運用嫻熟。無期徒刑這個點的敘事很妙。這也是一部只有男人的電影,唯一的女人是三張海報。

最後,彩蛋、金句太多了。分析完這部電影,燒死了20000個腦細胞。

最後一個彩蛋:


安迪與瑞德在芝華塔尼歐會合


謹以此片紀念亞倫格林?亞倫格林是?

亞倫格林是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的經紀人,拍攝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於AIDS的併發症。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意義特別,雖然僅僅是一部電影,但它一次次帶給我源自靈魂深處的希望。希望它也給你帶來希望。

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小說、電影、隨筆,

胡說八道,別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