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虧400萬竟要上市!令人驚訝的是:瑞幸的對手竟不是星巴克!

來源:投資圈(id:caijiback)綜合

一年前,咖啡界的一個後起之秀突然闖入大眾眼簾,如今,它要上市了!

當地時間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文件,擬登陸納斯達克,融資1億美元,代碼為LK。

招股書顯示,此次發行的承銷商為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擬融資1億美元。

招股書披露,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路易達孚與瑞幸咖啡達成協議,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中國建設和運營一家咖啡烘焙工廠。

在瑞幸咖啡完成首次公開招股(IPO)後,路易達孚將以等同於公開招股價格,定向發行的方式購買總額為5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

1月中旬,有媒體曝出瑞幸已經在為IPO準備材料,並稱最快今年上半年就能在海外上市。

時隔不到半年,瑞幸咖啡已經加速實現其IPO進程。然而,上市的背後,瑞幸卻也承擔著巨大大虧損,不禁令人擔憂。

1

成立一年,虧損16.19億元

瑞幸咖啡從去年1月開始試運營,截止到去年年底,已覆蓋全國22座城市。

來勢洶洶的瑞星咖啡在今年1月份發佈了2019年的戰略目標,表示將在2019年新增2500家門店,屆時瑞幸咖啡的總門店數量將會達到4500家,在門店數量上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可見,瑞幸咖啡的目標很明顯——打敗星巴克。瑞幸咖啡在去年6月份迎來了A輪融資,金額達兩億美元;在去年12月份迎來了B輪融資,金額依舊是兩億美元。去年12月,瑞幸完成B輪2億美元融資後,估值從2018年7月的10億美元飆升至12月的22億美元。

可市值增大就意味著盈利能力強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瑞幸咖啡正式提交的IPO招股書,大家所關心的這些數據都一一披露了。

1、虧損:16.19億元(平均每天虧損約440萬)

瑞幸咖啡2017年收入25萬人民幣,虧損5620萬人民幣;2018年收入猛增至8.4億人民幣,淨虧損更是達16.19億;

而2019年一季度,備受質疑的瑞幸咖啡收入4.7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倍,同期淨虧損同比擴大至5.51億人民幣。



2、門店:2370家

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在全國28個城市已經有2370家直營咖啡門店,招股書稱是全國第二大的咖啡連鎖。

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和北京,第二梯隊的為江蘇和浙江。


3、咖啡銷售額:一年9000萬杯

4、1680萬客戶,獲客成本:從103.5元到16.9元

瑞幸咖啡的瘋狂燒錢,無疑是為了吸引更多客戶。資料顯示,瑞幸咖啡的累計用戶達到了1680萬。

不過這些客戶是有代價的,瑞幸咖啡的新客戶收購成本一度高達上百元,不過隨著規模經濟逐漸顯現,瑞幸咖啡的獲客成本在下降,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103.5元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新交易客戶的人民幣16.9元。

促銷費用從15.8元降到了6.9元,平均每月交易客戶數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430萬人次提升到440萬人次。



不過招股說明書表示,瑞幸的客戶回購2018年的比率超過54%。

可見即使目前瑞幸咖啡是虧損狀態的,但其投入的也開始顯現出效果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的模式似乎也被對手認可了。

2

星巴克第二大股東,狂砸8.4億引關注

其中,全球最大的資管機構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8.4億元),引來眾人的關注。

要知道,貝萊德是瑞幸咖啡對標企業:星巴克的第二大股東。最新財報數據顯示,貝萊德持有8200萬股星巴克的股票,佔其發行普通股的比例為6.58%。

按照星巴克最新收盤價75.12美元每股,貝萊德持有星巴克市值達6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2.4億元)。

據可追蹤數據顯示,貝萊德是於2012年前便開始投資星巴克,當年持有星巴克股數不過640萬股,隨後不斷增持,2014年更是以4000萬股的持股數成為星巴克的第一大股東。如今增持至8400萬股。而星巴克自1992年上市,這26年來的股價表現如圖。


長期投資星巴克的貝萊德此次出手瑞幸咖啡,和其近期對中國市場的關注有關。

據瞭解,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萬億美元,總部設於於美國紐約市,並在全球26個國家中設立了74個辦公室,客戶遍及60個國家。而中國已經成為這家國際資管巨頭最為重視的市場。

在近日給股東的信中,貝萊德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Laurence Fink) 表示,中國是貝萊德未來最大的發展機會之一,公司致力於發展在岸業務。

隨後,貝萊德還在昨日(4月17日)宣佈任命湯曉東為中國區主管,於2019年7月起生效。今日又宣佈入資瑞幸咖啡,可見其發展中國業務的決心。

說完投資,我們再回到瑞幸咖啡的對手上。瑞幸真正的對手,可能並不是星巴克,而是便利店。

3

瑞幸並未與星巴克正面競爭

先對比價格。

2018 年瑞幸一直在做價格補貼,“買二贈一,買五贈五”是常態——購買一杯瑞幸咖啡的價格區間大致在 14 - 18 元之間,而星巴克的價格是 28 - 40 元。

這個1倍的價差意味著:依然在星巴克內喝咖啡的人,跟瑞幸定位的並不是同一人群。

再看消費場景和體驗。

星巴克賣的是一種體驗,早已讓“第三空間”的概念深入人心,咖啡館不止有咖啡,還是工作、學習、社交、談事情的場所。

相比之下,瑞幸雖然也有主打“咖啡+社交”的旗艦店,然而目前佔絕對數量優勢的門店類型依然是“自取店”。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瑞幸2073家直營門店中,快取店和悠享店佔比超過90%,共1897家。這些“自取店”以辦公室和外帶為主,用戶自提比例佔61%。

這意味著,星巴克賣的不止是咖啡,還有空間和體驗感,因此能帶來高溢價。而瑞幸目前更多是打“便捷”的心智定位,售賣平價咖啡——跟過去號稱與星巴克競爭的歷任廉價咖啡並無差別。

4

便利店用戶才是瑞幸咖啡的潛在顧客

從價格看,Luckin 要爭奪的是這樣一群用戶:

他們可能不是重度的咖啡愛好者,更像是咖啡新用戶,以學生和工作的白領為主。

從咖啡的消費場景來看,Luckin 以到店自提和外帶居多,咖啡飲用更多是在辦公室。這些用戶對咖啡的需求更偏重功能性,即“提神”,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

而便利店咖啡的價格在 8 - 14 元之間,加上便利店會員體系等優惠,還常常有滿減、贈券的活動,因此在價格上傾向於年輕用戶,這和瑞幸試圖補貼教育的用戶,畫像高度重合。

第三方平臺的用戶數據監測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極光大數據檢測平臺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12 月,瑞幸咖啡的消費者以 35 歲以下的年輕用戶為主(超過 90% ),其中 25 歲以下用戶高達46.6%,26-35 歲的用戶佔據 45.3%。

這正是羅森或便利蜂這樣的便利店重點盯住的人群。

可見,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對瑞幸這類“外帶咖啡”的衝擊更大。

首先,便利店咖啡更具備“便捷”屬性,門店分佈更密集。

無論是外資便利店,還是連鎖品牌,紛紛加速擴張和改造,全家計劃到 2024 年達到 1 萬家店,羅森計劃在三年內將門店數量擴張到 3000 家,美宜佳已經開店 13000 家,每月新增 200 家。

其次,便利店咖啡在供應鏈上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因為規模化。

此外,不需要額外僱傭員工,只需要機器和原料成本,便利店咖啡的淨利可以達到 5 成。

瑞幸假如想實現盈利,必須增加更多的外賣sku——這也是我們常常不把它放在餐飲、而是放在新零售賽道的原因。不排除一種可能是,瑞幸除了餐食,也可以賣便利店提供的商品。

便利店的食品結構和營收緊密相關。日本7-11食品佔比70%,羅森90%,全家59%。中國A股首家便利店連鎖超市紅旗連鎖的食品佔比也超過了50%。因為食品的毛利率高於非食品,因此日本三大便利店中,7-11和全家的食品毛利率都超過30%。

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的生存能力和想象力甚至更大,它們當然也可以製造出新的咖啡品牌——畢竟,根據數據,目前國際咖啡市場中現磨咖啡佔比在 80% 以上,然而在中國這個數據小於 20%——現磨咖啡在未來有結構性增長機會。

近幾年,對於線下零售業態的信心,資本和創業者也紛紛進場做“夫妻老婆店”的業態改造升級,順勢崛起了很多本土的便利店品牌,如 Today、鄰幾、全時、便利蜂、美宜佳等等,雖然分佈仍呈現區域性的特徵,但未來幾年,當本土“7-11”的故事長成,那麼隨之成長起來的,一定也有便利店咖啡的生意。

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接下來在瑞幸和便利店之間,有一場激烈的競爭。

來源:投資圈(id:caijiback)綜合自中國基金報(id:chinafundnews)、36氪(id:wow36kr)、互聯網圈事、新浪微博、搜狐財經(id:sohucaijing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