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看透問題本質?真正的邏輯思考高手,都懂得這麼做!

在小說《杜拉拉昇職記4》裡有一個叫傑西卡的招聘專員。她每天忙得要死,卻老是被上司杜拉拉訓;訓就訓吧,傑西卡認為只要認錯態度好,至少不會激怒杜拉拉,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是安全的。沒曾想,最後還是被杜拉拉炒了。杜拉拉給傑西卡的評價是:邏輯不好。

傑西卡迷惑了,工作賣力就應該不會挨訓呀?伸手不打笑臉熱,都這樣忍氣吞聲了,為什麼還會被掃地出門?這些道理在邏輯上都說得通,究竟怎樣才算邏輯好呢?

其實,傑西卡理解的邏輯是通過常識和過往經驗推導出結論。然而麥肯錫前顧問大島祥譽說過,這樣的思考方式看問題太膚淺,只能得出人云亦云的結論。這些結論從表面上看是正確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就會出現問題。之所以傑西卡費力不討好,根源在於她沒有掌握真正的邏輯思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邏輯思考呢?

在《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讓職場新人受用一生的邏輯思考力》這本書裡,作者大島祥譽指出,真正的邏輯思考是通過深入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抓住問題的關鍵。而“深入洞察得出自己想法”的過程,就需要進行批判性思考。

一、什麼是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其實就是“懷疑”和“批判”。假設第一個紐扣扣錯了,其他的扣子也將是錯的。批判性思考,就是在檢查第一個紐扣是否正確。批判性思考有以下3個優點:

1. 避免得出和別人一樣的想法,從和別人一樣的思維中脫離出來

《知否》裡的明蘭,總能巧妙化解危機。事實上,明蘭就是一個善於進行批判性思考的高手。一次,國舅爺的小妾差點害死了難產的大娘子。這件事讓皇上和元老們的關係變得緊張。皇后召集命婦們商議。別的命婦都認為皇后不應該認錯。明蘭卻有不同看法。她用曹操和郭曖的典故說服皇后請罪,以退為進,以此來鞏固當時並不穩固的江山。皇后採納了明蘭的意見,順利化解了這次危機。

職場也是如此。“想當然”的想法和“人云亦云”的觀點,看似沒問題,但並不見得能夠射中靶心,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遇到障礙。因此,只有通過批判性思考,跳出常規套路,才能做出真正有效的決定。

2.尖銳地看穿問題的本質,避免“想得淺”

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還容易看事情流於表面。

比如,員工將數據錄入錯誤,領導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員工不認真,才會造成差錯。為了避免再次出錯,領導會要求所有員工一再進行檢查。

細心一點當然沒有錯,但如果運用批判性思考就會發現一些新問題:從概率上看,通過人工大批量錄入數據,出現差錯在所難免。一再檢查,只會增加員工的工作量和心理負擔。而如果開發一款程序,將手工錄入改為通過程序自動導入,就能杜絕差錯,並且可以節約人工成本。

3.能夠有效區分“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

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常常會混淆“關聯關係”和“因果關係”。

關聯關係”是事件和結果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而“因果關係”是事件和結果不僅有關係,並且會直接導致結果的產生。

現實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會誤信養生偽科學,就是因為混淆了二者的關係。比如網上有些文章說,某某人常年吃xxx,所以活到多少多少歲。其實,每一種食物都有它自己的營養價值,但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滿足人體全部的營養需求。雖然這種事物和健康有關聯,但健康的體魄需要的是營養均衡、適度鍛鍊,這才是因果關係。搞清楚這一點,才能明辨真偽。

二、批判性思考的3個方法

那針對具體的問題,我們要怎樣進行批判性思考呢?有以下3個方法供你參考。

1.明確目的

日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把解決當下問題作為目的的情況。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例子。當員工犯錯時,領導往往先想到追究責任,確定處罰措施。而忽略了真正的目的是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致使真正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因此,在進行批判性思考時,我們要明確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2.明確思維模式

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我們常常會陷入思維定式中。這種思維定式來源於我們的常識、過去的成功經驗、網上的信息、別人的看法等等。思維定式倒是能夠讓我們免於對每件事情逐一判斷,讓我們感到輕鬆,但也會阻礙我們產生新想法。

打破思維定式,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6頂思維帽”思考法。這“6頂思維帽”分別是:

①白帽【客觀的思考】從數字、數據和可信的信息出發進行思考

②紅帽【感性的思考】用感情、感覺和直覺進行思考

③黑帽【否定的思考】從課題、風險和損失等方面進行思考

④黃帽【肯定的思考】從價值和利益等方面進行思考

⑤綠帽【創造性思考】從創新的、之前未出現過的方面進行思考

⑥藍帽【過程管理思考】從整體的可實現性進行思考

這6頂思維帽,每一頂都代表著一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運用這種思考方法,就像是有一個6人智囊團,幫助你從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避免陷入單一思維誤區。

3.不斷髮問(所以呢?為什麼呢?)

如果不想流於表面,我們就應該從問題的表面出發,不斷提問“所以呢(so what?)為什麼呢(why so?)”,從而深入挖掘事實真相,一步步接近真正的問題。

比如,上司發現下屬上班時間打遊戲。如果只看表面,上司也許會用屏蔽遊戲或者對員工進行處罰的辦法來解決。但如果不斷髮問,就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員工為什麼打遊戲?是不是因為工作量不飽和?為什麼工作量不飽和?是不是最近業務量下降?所以要怎麼辦呢?答案是想辦法開拓新市場。你看,通過不斷髮問就會發現,上班打遊戲的問題,背後隱藏的真相其實是業務量的下滑。因此,解決辦法不是簡單粗暴的屏蔽某個遊戲,而是想辦法提升業務量。

三、7個習慣,鍛鍊你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通過一些日常小習慣,鍛鍊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習慣1:講話要“具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在不經意間使用模糊的詞彙。比如說起吃點什麼時,大家常說“隨便”。這其實是懶於思考的表現,要鍛鍊批判性思維,就要避免這種懶惰。問問自己“然後呢?隨便是什麼?”,以此鍛鍊思考“肌肉”。

習慣2:不要隨波逐流

很多時候,我們做決定的根據就是“跟隨大多數人”。網上買東西,選銷量高的產品;買本書,先從暢銷書裡面挑;別人都點讚了,我也應該點個贊......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動腦子”、“人云亦云”的人。

因此,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選擇,也要有意識地想想自己做決定的理由,這樣才能一步步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習慣3:深挖新聞背後的實質

現如今,大家都喜歡在網上看新聞。其實,刷手機的時候,也能鍛鍊批判性思維。看到新聞和熱點話題,不要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而是問幾個為什麼?然後呢?挖掘新聞的背景以及事件背後隱藏的問題,以此來鍛鍊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習慣4:衝動購物之前先思考

“雙十一”的銷量每年都在創著新記錄。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那些瘋狂剁手買回來的東西並不是都有用。大島祥譽說:衝動購買的本質不是想要得到商品“本身”,而是想得到“買到便宜貨”的滿足感。

在剁手前,先停一下,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這也能幫助我們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習慣5:區分“事實”和“觀點”

在獲取信息時,主動區分 “事實”還是“觀點”,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比如,“籃球是圓的”這就是事實;“打籃球比打排球有意思”這就是觀點。

這個道理說來簡單,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許多人跟風買下一堆並不好用的網紅商品,就是沒有分清楚網紅說的話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習慣6:嘗試當一下蘇格拉底

我們都知道,蘇格拉底喜歡通過追根究底的提問方式,探究思維裡面的漏洞。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借鑑蘇格拉底連續提問的方法,對別人或自己進行提問。無論你贊同還是不贊同的觀點,你都可以通過不斷提問的方法進行理性的思考,發現謬誤、拓寬思路,看穿問題的本質,從而不再被表象迷惑。

最簡單的提問框架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提問,就能在各種觀點面前變得“拎得清”。

習慣7:不能放任對話的模糊

我們前面說過,要避免自己使用“不具體”的語言。然而,面對別人的模糊語言,我們一樣要想辦法澄清。

比如,領導讓你把今天下午會議需要的“相關資料”準備一下。“會議需要的相關資料”到底是什麼?如果不弄清楚,會議中難免就會遺漏某種領導需要的材料。因此,針對別人的模糊之處,我們也要探究“是什麼?為什麼?”,才能保證事情順利進行。

邏輯思考,並不是按部就班地得出所謂的“正確結論”。真正的邏輯思考,是通過批判性思維,深入洞察事物的真相,得出具有創造性並且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結論。

開頭提到的傑西卡,事實上是在用行動上的勤奮來取代思想上的懶惰。她通過一些“想當然”的思維定式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所以才會得到“邏輯不好”的評價。如果傑西卡能夠掌握真正的邏輯思考,她就能明白,比起低效的忙碌,分清主次、注重質量,才是上司需要的;比起一味地順從,在行動上做出改變,才能平息上司的不滿......

雖然這是一本寫給職場新人的書,但其中的方法和理論適用於我們每一位職場人士。這本書適合作為邏輯思考的入門級讀物,在有了一定基礎後,我們還可以再閱讀《批判性思考》和《金字塔原理》,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