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反派之法海:被隨意打扮的狀元郎

他們是英雄們宿命的對手,是世界和人類的公敵。

他們也是黑暗世界的帝王,是罪惡皇冠上的明珠。

他們能讓一部平庸之作出彩,讓一部上佳之作載入史冊。

……

這就是架空的“真·反派”系列。

我們站在高於正義的地方。

學霸官二代的降妖伏魔之路。


1992年,臺灣電視公司建立三十週年,壓軸大戲《新白娘子傳奇》在春節播出,引發了一場席捲全亞洲的追劇狂潮。

除了趙雅芝所扮演的白素貞外,她的死對頭法海也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這部電視劇裡,法海是一個十分冷酷無情甚至無理取鬧的大反派,他誘拐許仙出家,逼白素貞水漫金山,最後將白娘子鎮壓於雷峰塔之下,導致許家支離破碎。

《白蛇傳》作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已經流傳了幾百年,法海也是四個傳說裡最讓人熟知的大反派,比王母娘娘什麼的可鮮活多了。

其實,法海原本是一個正派人物。



法海真有其人


真實歷史上的法海,來歷非凡。

他原名裴文德,不僅是官二代,也是個學霸。父親是大唐宰相裴休,他本人也高中狀元,出任翰林學士。

那如此家世,他又為何遁入空門呢?

據說當時有位皇子患重病,求醫無效,經高人指點,須出家拜佛才能消除病禍。裴文德的父親裴休篤信佛法,裴文德也深受影響,因此甘願做皇子的替身,代替他供奉佛祖。


關於他和白蛇的恩怨,也有一個最原始真實的版本。

據說在修繕金山寺時,有一隻白蟒蛇佔地不走,工人想要傷它時,被法海斥止:“檀越!我們都不是斬蛇起義的劉邦!”


隨即召集眾僧,唸經不止,最終白蛇離去。之後大雨磅礴,水淹了數日方退,時人稱“龍王爭迦藍”。

法海是怎麼變壞的?


第一部用文字記載法海故事的,是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篇名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這個版本里,白娘子見到許宣(早期版本許仙原名許宣),春心蕩漾,故而勾引他做了夫妻,在與許宣破明身份時還放言威脅:“我如今實對你說,若聽我言語,喜喜歡歡,萬事皆休。若生外心,教你滿城皆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腳踏渾波,皆死於非命。”看起來凶煞無比。

而法海最終也成功的主持正義,將白娘子鎮在雷峰塔下,並留詩勸誡後人:

奉勸世人休愛色,愛色之人被色迷。

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

與畫皮一般的降妖故事,實在是大快人心。

乾隆年間,方培成編寫的《雷峰塔》中,法海與許宣都是如來身前的同事,一個是降龍羅漢,一個是託缽侍者。

如來得知許宣與白蛇有段宿緣,但恐其迷離凡間太久,於是把金缽賜予法海,讓他下凡監視,待緣分了結後,收復蛇妖。

法海真正開始變成反派,是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一位名為“夢花館主”的文人根據前人的版本和大量口頭傳說,創作了《白蛇傳前後集》


這一版裡,法海是隻得道的蛤蟆精,和白素貞一起在深山修煉,某夜間,法海吞吐內丹時,白蛇起了貪念,硬奪走了內丹,不顧法海的死活。法海因法力深厚,只被打掉五百年道行。但他們的仇怨便從這裡結下了。

鎮江說書版,白蛇是吃了法海前世圓寂的舍利子,結下樑子。

1978年《西湖民間故事》裡,法海又成了烏龜精,為了和白蛇搶著吃呂洞賓的仙丹湯圓,沒有搶到,於是結仇。這一版的結局也是悲慘,和青蛇鬥法失敗,鑽入烏龜殼中。


從民國版本開始,法海再也沒有迴歸原本形象,而且,變壞的原因也越來越多。

2006年大陸版的《白蛇傳》裡,法海變成一個墮入魔道的和尚。

鬥法白娘子,永遠失敗


從民國版本開始,在白蛇三主角中,恩怨情仇都是從前世延續到了今生,不同版本具體細節雖不同,卻主題相似:白素貞搶了法海修行的金丹,導致法海道行受損。


因此法海對白素貞窮追不捨,雖藉著降妖除魔的名義,心內卻也存有報私仇的念頭,處處針對白素貞。

法海初登場時,就曾以許仙有慧根為由,要帶他入佛門,被婉拒。


法海再次登場時,是作為梁王府的救兵出現的。

法海受梁王所託,用金缽查明瞭蛇妖身份,正所謂冤家路窄,這一查探才發現正是百年前偷他金丹的白素貞。

此時的法海道行極高,不日便可得道。他雖陷入了短暫的糾結,但新仇舊恨交加,讓他鐵了心要拿下白素貞。

法海對自己的法力極為自信,便想直接靠實力碾壓白素貞。兩人初次碰面,卻沒想到白素貞認錯態度極為良好,下跪苦苦哀求法海放過自己。

白素貞將自己置於道德高點,讓法海心裡更氣惱:你吃我金丹的時候怎麼不說?於是斥責白素貞是孽畜,要滅了她。

旁邊的青蛇看不下去,先出手懟了一波法海,卻直接被秒殺。白素貞也拉開架勢打,但法海金缽實在厲害,輕輕鬆鬆也打敗了白素貞,二蛇只好落荒而逃。

二蛇憋著一口氣,潛心修煉,準備再找法海報仇。重返金山寺,結果這次更慘,法海拿出了他的龍禪杖,差點兒把白素貞打死,幸好文曲星現身,救了白素貞一命。

既然這樣,只好搬救兵,請來了四海龍王,想把法海的金山寺給淹了,但法海早有防備,拿出袈裟,又撒了許多靈符,將水勢擋住了。

白素貞惱羞成怒,水越來越多,法海卻收手不擋了,一時間洪水就淹沒了城鎮,死傷無數。白素貞因此觸犯天條,人神共憤,最後被壓在了雷峰塔下。


但無論哪個版本,最終法海都是輸家

法海雖然在法力上佔據了上風,但最終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金丹是要不回來了,白素貞雖被封了一時,最終卻因此得道。法海不僅仇未報,還被頂頭上司大加訓斥了一番。

在聽眾最多的說書版中,法海最終被擊敗,無路可逃,身穿黃色的僧衣,情急之下遁入了螃蟹殼中。

這段劇情也被演繹在一代神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中,名為鎮國神石的寶物,其實就是封印了法海的蟹殼。



魯迅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也採用了這一版本。



法力無邊,海裂山崩


法海是金山寺住持,這個法號的含義為:法力無邊,海裂山崩。法海的天賦是非常厲害的,在被白蛇盜取六百年金丹,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彎道超車,壓了白蛇一頭。

法海隨身常攜金缽禪杖袈裟,除了小打小鬧的鬥法,三次奠定勝負的大戰白素貞都被碾壓,靠的就是這三件寶貝,有說法稱這三件寶貝乃是從如來座下盜取。

金缽秒殺小青的紅綾帕,龍禪杖收了白素貞寶珠,還差點兒將它打死。袈裟則擋住了滔天的大水。

法海的智商也是很高,知曉白蛇人緣好,閻王與南極仙翁都賣給她面子,跟孫悟空都有的一比。而自己一個孤家寡人,縱然實力強,卻始終無法將白蛇逼入死路。

所以他要引白蛇犯下大錯,錯誤大到誰也無法替她求情。

所以在前兩戰故意給白蛇留下生機,而不是三寶齊出直接滅掉,又走出關鍵一步棋子,將許仙關了起來,白蛇因此喪失理智,水漫金山。

在關鍵時刻,法海突然收手,導致大水禍及百姓,引白素貞犯下天條,名正言順的收了她。

他到底是不是反派?


法海從未傷過任何性命,卻仍被當作反派對待。在我們的認知裡,他的性格是絕對不討人喜歡的。心如鐵石,又冷麵無情,面對白素貞百番求情,絲毫不惜手段,硬要拆散這對人妖孽戀。

法海一定要拿下白素貞,有兩個原因,都比較私人。

第一,被白素貞搶奪了金丹,影響道行。

第二,抓捕白素貞,可以增加修為。

但其實大家也別忘了,白素貞也是為了修行,才來報恩的。

法海是得道高僧,與蛇精之類的精怪可謂是正邪不兩立,在他的視角,降妖除魔是人間正道,人妖孽戀反而是禍患本源。

放到今天,他是一個缺乏包容心、政治極度不正確的執法者。但前文所述,他最早是一個很虔誠而且具有包容心的高僧,只是後來被演變成了反派。

這其中,有時代的原因。

法海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要追溯到宋代,已經有七百多年,比孫悟空都要早。

最初的白蛇故事就是單純的人妖正邪對立,法海原本就是一個真實的慈悲和尚,擔負起降妖重任,化身正義代表,此時的法海活在大眾的口頭間,極受尊崇,也是非常受人敬仰的高僧。


△金山寺洞內法海塑像


但是,由於人們戀愛不自由,私生活壓抑,只好在故事中寄託情慾。《白蛇傳》的愛情屬性也被極大強化,作為破壞愛情的始作俑者,法海當仁不讓的被打入壞人行列。

到了民國時期,婚姻自由、戀愛自由等思潮湧起,法海成為犧牲品,被冠以蛤蟆精,烏龜精等妖怪身份。

然而,其實,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版本如何變化,法海的初心仍然是降妖除魔,維護人間正道。

他那份偏執與堅持,始終未曾改變,在他的世界裡,妖就是妖,不管善良還是邪惡,人妖界限終究要分明,他始終是堅守人類底線的衛道士。



拍攝白蛇故事最早要追溯到1926年的《義妖白蛇傳》,白素貞由民國電影女王胡蝶扮演,這個版本還帶有濃重的舞臺戲劇風格。


最終結局以法海成功的將白蛇鎮壓在雷峰塔下告終。

之後的幾十年間誕生了數十部以白蛇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其中還有日本拍攝的《白夫人の妖戀》,由著名的日本女星李香蘭扮演白素貞。



以及林青霞扮演白素貞的
《真白蛇傳》


但這些作品中,法海都被過重的臉譜化,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的深刻印象。


直到92年的《新白娘子傳奇》爆紅,臺灣演員乾德門飾演的白鬚老僧形象的法海,徹底讓觀眾記住了這個反派。


《新白娘子傳奇》爆紅的第二年,徐克根據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拍攝了《青蛇》,上映後惡評如潮,被指責改編的不倫不類,票房也遭遇滑鐵盧。


但在今天看,這部電影在人性的剖析上不失為一部佳作,趙文卓飾演的法海也極具特色。


一代不老男神焦恩俊也曾飾演過法海,堪稱最俊美的一版。

這個版本里法海深受青蛇欺騙,瘋魔之後拋棄過往,走上了斬妖除魔之路。

2006年大陸版《白蛇傳》裡,法海不僅多了一個徒弟,他本人在伏妖的道路上走的更極端,甚至最後不惜成魔,顛覆性極大。


李連杰也演過法海,這部《白蛇傳說》雖然因濫用特效和不中不洋的混雜風格而導致風評不佳,仍斬獲了當年的國慶檔票房冠軍。


各類不同版本里,法海時而癲狂,時而瘋魔,時而陰險,堪稱千面妖僧。但有兩點沒變:

他始終是白素貞的死對頭,以降妖除魔為己任。

他是這段故事裡可以隨意捏完的人物。

有人想要教化人類,他就是衛道士;有人想要愛情自由,他就是螃蟹精烏龜精;有人需要催淚,他就是那個冷麵無情的拆婚專家;有人需要思考人性,他就是那個被情慾困擾的和尚。

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此種結局,也算實現了這位反派的人生理想吧。

名聲之善惡存乎人。

——韓愈

*選題 / 藩籬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