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的土坯房,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銅山腳下深藏的“空心村”


1、在風景秀美的泌陽縣銅山西南麓,郭莊水庫上游,泌陽縣馬谷田鎮小李莊村委有一個叫樓房溝的小山村,二十多戶近百間房屋,全部是清一色的土坯房。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在扶貧開發中,樓房溝村民大都搬遷到了水庫下游和山外,住進了樓房和平房。這些土坯房已無人居住,樓房溝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和“土房村”。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3、當地群眾調侃說:“樓房溝村沒樓房,清一色全是土坯房,冬暖夏涼好風景,土房可以拍電影”。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4、樓房溝三面環山,四周青山夾峙,位於泌陽河支流洛河上游的小河谷內,當地石質疏鬆,盛產麻古石,不適宜砌石壘房,但小河谷內有豐富的泥土資源,適宜種植水稻,脫坯蓋房。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樓房溝村民就地取材,在河溝兩岸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建起了土房院落,院牆、廚房、豬圈、廁所、大門樓等大都用土坯或板打牆壘成,經過風雨侵蝕,這些“土坯房”幾十年後仍十分堅固,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樓房溝人。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6、樓房溝村的這些土坯房在為村民遮風擋雨的同時,也磨鍊了樓房溝人的意志。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7、溝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一個個走出了大山,或在外創業經商,或靠上學改變了命運走上了工作崗位,或在家門口附近搞種植養殖業,發家致富。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8、樓房溝村背靠銅山風景區主峰,面朝馬鞍石,一年四季美景不斷,春天山花爛漫,桃紅柳綠;夏季銅峰積翠,綠水青山;秋天層林盡染,萬山紅遍;冬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又位於郭莊水庫上游,鄉村旅遊資源豐富。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9、作為農耕時代的遺存,這些位於大山深處的土坯房也引起了文藝工作者的極大興趣,上海電影製片廠《山村女教師》攝製組專門到泌陽縣馬谷田鎮樓房溝拍攝外景。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0、不少人參觀土坯房後大都感嘆:“這裡是拍六七十年代農村生活片的好地方”。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1、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空心村”治理改造中,雖然這些土坯房即將消失,但作為一個時期農耕時代的產物和遺存,這些先輩們居住了上百年的土坯房,將永遠留在山民們的心中,成了他們永久的精神家園。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2、因為這些土坯房是他們的根,承載著他們滿滿的回憶和濃濃的鄉愁,這也是他們每年春節回去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的原因。這張圖中背景即是著名的銅山景區主峰。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3、這些泥巴牆蘊含了多少鄉親們的艱辛,它就像一本書承載著過去的時光。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4、這些房屋都帶有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原民舍建築特徵。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5、門口的碾盤給我們帶來了漸漸遠去的記憶。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6、農村農業農民,都是與泥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這是一處較為完整的土坯牆院落。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7、大山裡的鄉村土狗,也攜帶著農家淳樸的基因。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8、一家門楣上的門牌號。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19、帶有過道的院落。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0、這是一家典型的中原農村一主屋一廂房的民建格局。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1、土坯房廚房,當地叫灶火。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2、門上的對聯及燈籠代表著主人的鄉情與鄉愁,展示著他們對於家鄉的眷戀。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3、在過去,大山裡的村民還十分貧寒,往往會是三間土坯房,即做堂屋,又做廚房。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4、這樣的大青瓦房,是後來出現的水泥制瓦。能帶走廊更顯示出主人家相對比較“富足”。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5、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留下來的“農業學大寨”標語。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6、在這棟房子的土坯牆上也是有標語的,經過風雨的浸蝕,顯得斑駁陸離,極盡滄桑。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7、這是路邊結構相對比較繁複的一家農舍。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8、這些跑來跑去的雞給這個令人感到緊張和淒涼的村莊帶來一點點猶存的鄉土氣息。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29、帶著孫子,一起和攝影師到村子裡考察的駐馬店市泌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周豫琳遇到了一個老鄉,聊天的時候說:“在泌陽縣銅山深處,馬谷田鎮小李莊村委樓房溝土坯房這麼集中,且大都保存完好,這在廣大農村地區亦不多見,令人驚喜,值得保護,使之更好的發揮記憶農耕文化,教育子孫後代,促進鄉村旅遊的價值和意義。”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
30、這裡便是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馬谷田鎮小李莊村樓房溝自然村,一個在中國急劇變革與發展的時代的皺褶裡即將消失村莊。像這樣的村莊,在全國還有千千萬萬個,每天就會有上百個空心村在中國大地上頹敗、消失。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博圖角攝影師 程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