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的蔡徐坤到底做錯了什麼?

最近,關於蔡徐坤與B站視頻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自蔡徐坤18年出道以來,人氣是成指數式增長,以至於很多人都把2018年稱為“蔡徐坤年”,當然人氣帶來的不僅是流量,還有一片噓聲,我們見過選手最好的時代,就算是鼎盛時期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出來的人在現在也才一線,而且他們奮鬥多年,實力是經過打磨的,可以說他們的人氣還比較能征服觀眾,而蔡徐坤的出現則打破了這個規則,出道即巔峰自然是好,但成長太快總會有人不滿。

比如偶練時期的一段自我介紹,一段節目要求的才藝表演,在他稱為NBA形象大使之後被拉出來群嘲,動作太做作?這也算打籃球?被虎撲網上的直男直女們群嘲後,大家紛紛開始了“模仿秀”,意欲何為?很明顯,嘲諷嘛!

不止如此,連B站上的剪輯大神也過來湊了個熱鬧,這裡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惹誰都不要惹B站的剪輯大神。若是把視頻當個玩笑,大家都挺開心的,比如局座張召忠,雷軍,唐國強等人;若是真的很在乎,就會非常難受了。而恰恰蔡徐坤屬於後者,這裡並不是說他開不起玩笑,只是他的粉絲群年齡都偏小,在很多事情上都容易較真,所以會對名譽相關的事情非常在乎。

很多時候並不是“流量”真的讓人討厭,而是追捧流量的人太過於張揚,真正做到“隨處可見”,路人有好奇心理,但並不代表有的人被安利就真的能被接受,反而會由此產生厭惡,舉個例子,你第一次聽到蔡徐坤是在什麼時候?是出道當晚,還是微博熱搜,還是節目壓軸表演嘉賓?這些有一些被動的消息加劇人們對於蔡徐坤的認知,但並不代表著會喜歡,為什麼現在的很多流量都是粉絲群眾多但路人緣不一定好,也是由此而來。

所以隨處可見的蔡徐坤到底做錯了什麼呢?明明還只是一個98年不過20歲的孩子,也沒有過什麼過激言論,反而時常身在公益前線,僅因為一段表演視頻,一個NBA形象大使?還是因為潘長江由於不認識蔡徐坤被網絡暴力?

被B站惡搞發律師函發錯了公司,蔡徐坤吧被爆,到底是誰奮鬥在一線讓人討厭呢?我只能說“理智追星”,就像楊紫機場接機粉絲太多激動會容易發生危險,不僅影響藝人,還容易遭到隨行路人反感不是嗎?很多時候大家討厭一個人大部分原因是黑粉水軍,但另一部分也是由於粉絲過度“安利”引人不滿,找到夥伴自然是好事,但成群結隊搖旗吶喊也會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