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實,《三傻大鬧寶萊塢》讚譽過度,承擔不起9.2的高分

國人接觸印度電影的時間不長,但是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而且有一個寶萊塢造星廠,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電影,比如《巴利霍利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阿育王》、《我的名字叫可汗》等。

國人認識的印度第一個明星可能就是阿米爾汗,《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未知死亡》、《神秘巨星》,以及最近爛到阿米爾汗親自出馬道歉的《印度暴徒》。

阿米爾汗以往的作品,給了一種阿米爾汗出品必屬精品的思維定勢,阿米爾汗被通稿成為了一個敢於與印度傳統作鬥爭,心懷天下的鬥士,直到《印度暴徒》的出現,人們才恍然發現,以往的高大形象之中有著太多的虛影。

有一個原因就是國人的較真心理,認為人戲一定要合一,而且好演員一定不能參演爛劇。演正人君子,生活中你一定就要是正人君子。

其實道貌岸然之輩,才更可怕。

《我的個神啊》,主旨是揭露印度神仙眾多,但是不辦事的情況。旨在宣揚一種無神論,對於印度多神的現狀進行了批判,但是結果並不太成功,因為他沒有指明出路,並沒有指明如果沒有了神會發生什麼?該怎麼辦?

剝奪了小民們來生的信仰,還不給他們指出出路,無疑會使得人更加的痛苦。其實在生活中,誰都不是傻子,誰也知道神是假的,很多的情況下,拜的並不是那個神,而是自己。

這一點來說,這部電影是不全面的,缺少魂靈,揭露了現象,而不給出解決辦法,結果往往只能引來小民的一場狂歡。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經上映,在中國創下了高分記錄,甚至豆瓣上現在還有9.2分的高分。豆瓣是一個文青匯聚的地方,也是一個最沒有腦子的地方,因為這些所謂的文青從來只顧表面風月,不看內裡的亂絮雜麻。只敢蹭蹭,不探究竟。

《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議論度高,一是三傻批判印度應試教育,而我國也是一個應試教育體制,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一直被批判,與很多文青只會做表面文章的理念不謀而合,引起大量共鳴。

二是劇中的Rancho,是典型的小說中的人物,不用學習,也可以門門功課考第一,其實也是一些國產言情小說中的套路。

僅這一點,就足夠帶壞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都自以為自己是天縱英才、人間嬌子,平時不用學習,考試隨便一考,就可以拿一個第一。

這樣的人,第一永遠只存在於他們的夢裡,不學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學習一落千丈。

不學無以知,成績,是對自我的一種印證,是一種痛苦的成長。應試教育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已經是一種相對公平的考評辦法。

難不成再啟用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貧者無出頭之日,富者無墜落之時。

除山河星辰以及爭取不來的清風朗月外,哪有一件事不需要鍥而不捨的精神,天才,可以出現在夢中,但是永遠不要去做那個叫不醒的人。學習不是唯一出路,卻可以供你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