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道爾”M1並仿製紅旗-17 中國陸軍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的飛躍進步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在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研發上有著最為深刻的理解和造詣,那麼蘇俄稱第二的話,恐怕沒有國家敢稱第一。而且,相比其他國家,蘇俄陸軍特別偏愛研發和裝備高機動一體化的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從9K22“通古斯卡”、9K33“黃蜂”、9K35“箭”-10到9K331“道爾”、9K37“山毛櫸”,幾乎每一個型號都是將搜索/跟蹤雷達、火控系統、光電跟蹤系統以及導彈發射系統全部集成在一輛履帶式底盤上。對於伴隨機械化部隊行進和作戰來說,這種一體化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的機動性更強、組成車輛少、對後勤保障要求較低,特別適合於高強度進攻作戰的要求。

所以,當獨立後的俄羅斯史無前例地向中國慷慨打開陸軍武器庫的大門時,中國軍方第一眼看中的就是上述各型一體化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裡的佼佼者——9K331“道爾”。由此,這種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也成為了中國陸軍唯一整車原裝批量引進的俄製裝備。

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紅旗-6以及從法國引進技術研製的紅旗-7兩種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都屬於典型的分系統設計,發射車、雷達車、指揮車等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功能單一。這樣的防空導彈系統設計難度低,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研製風險。而只有蘇俄這樣具備強大系統集成和佈局架構設計能力的國家,才有可能研製出性能先進且可靠性高的一體化中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

所以,也是從引進9K331“道爾”開始,中國軍方以及航天研發單位才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先進的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並且對其表現非常滿意。之後,通過對9K331“道爾”的技術摸底和反向設計,中國航天研發單位便成功地研製出紅旗-17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並且應用自身的一些技術對其進行改良。而且,在採用高機動輪式底盤的“道爾”-M2E出現後,中國也試製出了類似的版本。

當然,作為一種性能先進的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無論是原裝引進的“道爾”還是紅旗-17,其造價都是驚人的。這也就決定了這兩種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只能是少數王牌陸軍軍級作戰部隊的專屬,而其他更多的陸軍作戰部隊還是要依靠牽引高炮、便攜式防空導彈以及紅旗-7系列來擔負野戰防空任務。因此,相比俄羅斯陸軍先進而完整的野戰防空導彈裝備體系來說,我國陸軍提升防空能力的努力可謂是任重道遠。

從編制體制上講,俄羅斯陸軍由於野戰防空導彈系統的裝備基數大、機械化程度高,可以下放到師團一級的作戰部隊。而我國陸軍防空兵裝備體系還處於從半機械化向機械化、從以高炮為主向以防空導彈為主的轉變過程之中。紅旗-17這樣先進而昂貴的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不可能滿足所有作戰部隊的需要。那麼,我國陸軍就應該考慮為防空兵研發和裝備一型能夠兼顧機械化、自動化、作戰性能以及造價等方面的一體化近程野戰防空導彈系統,以便作為紅旗-17的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