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放久了就成陳茶了?

《1》

之前的文章中曾分享過,北苑遺香(矮腳烏龍陳茶)是可以作為陳茶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作為陳茶,這款矮腳烏龍身上有典型的“香清甘活”特質,無可挑剔。

存了兩年的茶,花香依舊,氤氳在杯蓋上,落在湯水中。

這股花香,落落大方,既不藏著,也不掖著,就這麼張揚的展示著。

與花香如影隨形的,是陳香。

如同陳釀一般,能陳出特別的酒香,一喝就讓人知道:這酒是有年歲的。

陳茶裡的陳香,也是如此。

此外,它還擁有明顯的韻味,湯水醇厚,用舌頭輕輕攪動湯水,一股茶氣在遊走,桀驁不馴,難以被征服。

一泡表現優質的陳茶,叫人念念不忘。

喝完陳茶的這種感動,在延續。

以至於有的茶友在收到茶之後,有了自己存茶的想法,畢竟這歷久彌新的特點,很難不動心。

一茶友問:“是不是巖茶放久了,就成了陳茶?

關於陳茶的來源,並沒有這麼簡單。

《2》

什麼是巖茶的陳茶?

關於巖茶中的陳茶,官方並沒有白紙黑字明確規定。

但從民間所反饋的情況來看,可窺得陳茶的真相。

武夷巖茶“陳飲”的習俗自古有之。

明崇禎進士周亮工《閩茶曲》雲:“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家家賣弄隔年陳,在詩句中,出現了“陳”這一字眼。

由此推斷,一款巖茶要成為陳茶,至少是要隔年。

如2017年的茶,隔一年便是2019年,這時候的它,就能稱之為陳茶。

而今,在茶圈仍舊延續這一說法,把按照要求保存,又不變質的,時間不低於兩年的茶,稱之為陳茶。

換言之,巖茶妥善保管兩年後,您就能收穫陳茶。

但關於陳茶,我們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搞懂:是否隨便一款巖茶,存久了,就能冠以陳茶的名號。

《3》

隨便一款巖茶,都能成為陳茶?

當然不是!

石美者為玉,但並不是所有石頭,都叫做玉石。

有成為玉石,它們比普通的石頭要經歷更多的磨難。

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岩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湧到地球表面,冷卻後成為堅硬的石頭。

同樣,並不是所有巖茶,人為地存放兩年、三年,就能成為陳茶。

這些要長期存放的巖茶,甚至比短期就喝完的巖茶,有更嚴苛的要求。

在存放過程中,於巖茶而言,會發生各種窮兇極惡的情況,風霜刀劍嚴相逼,更是家常便飯。

存茶時,各類破壞分子虎視眈眈。


1.光線

光線,對於正在生長中的茶葉而言,不可或缺。

它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就像人類對呼吸的依賴,不能少。

可一旦茶青經過加工後,成為成品茶,光線於巖茶而言,卻不是必備品,甚至是必須要遠離的物質。

只因光線中帶有的熱量,會讓巖茶的芳香物質、滋味物質分解,從而喪失香氣於滋味,最後變得毫無飲用價值。

2.水分

水分,是存放時必須要規避的元素之一。

所有的返青、黴變等現象,均由水分引起。

水分,一是來自茶葉本身。

工藝不到位,焙火程度較輕,茶品本身的水分含量相對較高,存放一段時間後,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可能會出現“返青”現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處理,茶葉就有可能發生黴變。

另一來源,就是空氣中的水分,一旦巖茶沒有做好密封保存,將吸收空氣中的水汽,仍舊會引發變質。

3.異味

異味的存在,同樣能誘發巖茶的變質。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巖茶被空氣中的異味所同化後,這些異味將鳩佔鵲巢,擠掉原本舒服的香氣,使得異味充斥在茶葉裡,最後成為一款充滿雜味、異味的茶,同樣不具備飲用價值。

4.高溫

高溫,也一大潛藏傷害。

人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覺得煩躁、悶熱,甚至會中暑。

巖茶只是有口難言,將其放置在一個高溫環境下,一樣會讓它“生病”,過量消耗本身的物質。

久而久之,變質也就發生了。

大浪淘沙,能夠抵禦這些殘酷的因素,唯有巖茶品質好。

其本身品質要過硬,才能抵抗得住歲月的考驗。

品質好,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落實到細節,它有三個方面的要求。

《4》

陳茶的獲得,需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內質豐富

內在物質充足,這是巖茶陳化的一個要求。

內質,它直接影響巖茶能存放多久。

一款茶的內在物質,就像是手機的續航能力。

續航能力強的手機,使用時間長,才不會出現低電量的心慌。

若是續航能力差,電量頻頻告急,自然讓人沒有安全感。

強行讓沒有什麼內在物質的巖茶陳化,只不過是讓它變成“白骨”。

經過多年陳化,火氣早已褪去,武夷巖茶的甘香已經消失,只剩下拙味。

這樣的陳茶,多喝無益。

第二、焙火足、透

焙火,是控制巖茶含水量的最好方式。

在焙火的同時,巖茶品質形成,並且耐存放。

而焙火的基本要求,是焙得透,焙得足,這樣才能讓巖茶裡的水分徹底蒸乾,擁有保存的屬性。

那些焙火不到位,只是粗糙過一遍火的巖茶,內在還擁有較多的水分,容易變質。

要人為長期存放的巖茶,要是火沒有焙透,是屬於“造不精”的一類, 久而久之,巖茶將會由內而外開始變質,將飲之成疾。

第三、有存放價值

最後,要刻意存為陳茶,巖茶還要有存放價值。

也就是一款巖茶,要有耐存放的特點。

這時候,對品種就有特別的要求,像傳統名叢一類,就適合巖茶的保存。

如矮腳烏龍、四大名叢、肉桂、水仙等茶,就是陳茶原料的優先選擇。

這些品種的耐火性好,可經得起較高火功的炭焙,在炭焙之下,依舊保持巖茶的個性,內質充足。

這樣的茶,自然值得嘗試存成陳茶。

《5》

陳茶,就是陳味越重越好?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認為陳茶就是要陳味重,還要越重越好,不然怎麼叫做陳茶呢?

其實,並非這樣。

一款陳茶該具備的品質,並非由陳味的濃淡程度決定。而是要看存放過後,是否能留住香氣,留住滋味。

能留住香留住水的才是好的陳茶。

除了陳味而無其他香味,這樣的巖茶,並不合格,它只是年齡變老了而已,只是長了皺紋,白了頭髮,但內涵仍舊沒見增加,依舊是個傻白甜,也不懂人情世故。

真正的好陳茶,值得喝的陳茶,它可以有陳味,但同時還有其他香氣特徵。

如水仙,它就該有蘭韻,蘭底,這是底線,不可改變。

有各種豐富香氣體驗的陳茶,才有趣。

此外,陳茶的水感也要好。

它依舊保持著當年巖茶,或者是一年巖茶的新鮮感,茶湯清澈透亮,不渾濁。

如同我們現在說的“少女感”,仍舊保持著青春與活力。

入口,湯感仍舊清爽的,清透的還暗藏著一股勁道。這是獨屬於年份的湯色,新茶模仿不來,也擁有不了。

《6》

優質陳茶的獲得,往往是有意而為之。

那類因為賣不完而被迫留下來,不情願成為陳茶的巖茶,往往差強人意,要麼是香不落水,要麼就是湯水缺乏韻味和勁道。

這類所謂的陳茶,不過是魚目混珠罷了,大有濫竽充數之嫌。

喝過這麼多巖茶,真正值得推薦的陳茶,鳳毛麟角。

時下的優質陳茶皆為私藏,好東西都在藏家手裡,市面上很少流通。

偶然得到一款擁有“香清甘活”的陳茶,那也是積攢了足夠的好運,才換來一泡好茶。

還是那句話,好茶不易得,尤其是品質好的陳年巖茶,更不容易尋覓。

且喝且珍惜。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