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他讓新坪村變了樣——記全省脫貧攻堅獎獲得者王永傑

他被北灣鎮新坪村村民們親切稱為“三扶”隊長,駐村兩年間,他帶領扶貧工作隊按照“主導產業強村,生態家園建村,轉換思想富村”的發展思路,引導群眾願脫貧、能脫貧、敢脫貧、會脫貧,使全村呈現出一派鄰里和諧、家庭和睦、大局和順的喜人局面。

他就是北灣鎮新坪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王永傑。

天剛矇矇亮,王永傑便早早起床,和村民在溫室大棚裡忙碌起來。他叮囑村民:“現在大棚的霜黴黃點病多發,我聯繫一下侯所長,請他儘快下來診斷一下,再給大家講一講病蟲害防治知識,爭取把病蟲害控制住。”

王永傑所駐的新坪村是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後重建省內異地安置村,共595戶2891人,2018年認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59戶2717人,貧困發生率達到94%,是全省貧困程度最深的村。

經過對每戶的調查摸底之後,王永傑發現,一些貧困戶對於脫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怎樣激發內生動力呢?

最主要的辦法就是“以心換心,以情動情”,把貧困戶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辦。為儘快融入群眾,只要一有空,王永傑就往貧困戶家裡跑,與他們拉家常,瞭解他們的困難,並想辦法解決,打破其“坐等靠”的思想。駐村期間,他組織開展黨員聯繫服務群眾活動,帶動駐村幹部幫助群眾辦理看病報銷、上學助學、產業發展等方面實事600多件,村民們心裡受到了極大觸動。

新坪村村民王雙兄告訴我們:“王書記來到我們村上以後跟我們溝通了很多次,說這邊的蔬菜大棚好,經過考慮之後,我務了個大棚,以後就靠自己的勞動努力脫貧呢。”

王雙兄就是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的貧困戶之一。目前,在惠農政策的支持下,他種植經營一座黃瓜大棚,隨著今年黃瓜價格一路走高,王雙兄已經收入了4萬多元,對徹底脫貧有了底氣。

村民馮春霞自從在村上扶貧車間培訓學習了手工製作後,就帶領左鄰右舍姐妹在家中創業,通過網絡電商售賣手工製品。談起以後的生活,馮春霞信心滿滿地說:“自從掌握了這門技術以後,多了一條賺錢的門路,對以後的脫貧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們發展日光溫室,辦扶貧車間,就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多增收的門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王永傑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掌握一定的勞動發展技能,才能變“幫我脫貧”為“自我脫貧”。工作中,王永傑邀請農技專家進村社開展產業培訓和現場指導,分期、分批為農戶講授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和致富經驗。王永傑還推動開辦了講習所和婦女識字班,併為村裡184名高中貧困生爭取到每人每年2000元助學金,幫助37名學生圓了“大學夢”。

產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從源頭治貧、拔掉窮根最有效的辦法。王永傑任村上幫扶隊長以來,通過建強村上黨支部,全面提升組織力,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奔小康“六大行動”,把扶貧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鄉村旅遊相結合,“三個結合”讓全村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我們村上的脫貧主導產業是大棚黃瓜,去年建了426座棚,今年還要再建153座,這兩年價格好得很。”新坪村村主任陳永紅介紹,“村上建成了一座標準化養殖場,還打造了岷漳庭院、花兒鄉村等特色旅遊,前景都很不錯。”

經過王永傑一班人的努力,新坪村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發展,僅日光溫室覆蓋率就達到95%。2018年,新坪村脫貧45戶、192人,村集體實現收入6.8萬元。王永傑所在的新坪村幫扶工作隊也在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工作隊,王永傑本人也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幫扶隊長榮譽稱號。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精神,咬定目標不放鬆,不獲全勝,我們決不收兵。”對於全村脫貧王永傑信心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