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零”限制!城鄉二元戶籍結構全面放鬆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65個大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13個大型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延續數十年的城鄉二元戶籍結構全面放鬆……

4月8日,在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中,重點強調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並公佈了上述政策調整。此外,《重點任務》要求2019年,城市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要提高1%以上。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大陸總人口為139538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9.58%。2019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要提高1%以上,那麼城市戶籍人口淨增加超1400萬人。


2019年,“三個1億人”目標的關鍵年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瞭解決“三個1億人”的目標,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實現“三個1億人”目標的期限是2020年。

此次,《重點任務》著重要解決“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問題。而這次解決問題的矛頭更是直指“城鄉二元結構”這個沉痾舊疾。

相較於2018年“繼續落實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表述,2019年是目標提出後的第五年,《重點任務》也明確要求在2019年“取得決定性進展”。

為此,《重點任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2019年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2018年,大陸總人口約為139538萬人,提升一個百分點,意味著城鎮戶籍人口淨增加約1400人。

從具體落實上來看,《重點任務》對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中,65個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太原、大連、長春、寧波、青島等13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特大城市,則要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佈的《重點任務》與早前公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的表述發生了本質變化:

當時提出應“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超大城市人口規模”,而這一次,則是要求超大、特大城市在2019年戶籍制度改革時需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相關政策出現鬆動之外,《重點任務》也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

多年從事城市問題研究的北京市京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杜兆勇表示,此次《重點任務》的導向是刺激城鎮化,推動1億人落戶城市目標的實現。

打破戶籍限制,釋放更多人口紅利

可以預見的是,2019年,戶籍改革力度將會非常大。隨著《重點任務》的貫徹落實,內地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人口的速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而隨著戶籍制度對人口流動的限制逐漸減少,新一輪的人口紅利將會釋放。

事實上,當前我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了16個百分點。換言之,很多農村戶籍人口在大城市打工,但卻不能夠融進城市戶籍。很多勞動力被隔絕在城市之外,導致勞動力資源短缺與人才流失的現象並存。

其中,絕大多數就是因學歷在大專以下、在二線城市中落不了戶的佔了相當大的部分。因此這些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有利於加速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

此次,《重要任務》中強調:“要引導大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發揮在產業選擇和人才引進上的優勢,提升經濟密度、強化創新驅動、做優產業集群,形成以高端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引導中小城市夯實製造業基礎,發揮要素成本低的優勢,增強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推動製造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換言之,隨著《重要任務》的貫徹和執行,將有助於打破城鄉二元戶籍結構,釋放新一輪的人口紅利,在為城市提供充足勞動力的同時,提升勞動力素質和整體競爭力,為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助力。

“比的是吸引人口的能力”,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盛毅表示,此次《重點任務》更進一步明確大中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誰能夠更好地享受人口紅利,誰就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當然,對於一些人口淨流出的地區,放開戶籍或將意味著人口流動會更快。而在外流人口中,年輕人、高學歷者佔比較高,或對淨流出地區經濟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因此,在打破戶籍限制的同時,需要對城市產業佈局進行分類引導。同時,以提升城市產業競爭力和人口吸引力為導向,健全有利於區域間製造業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引導人口資源的合理流動,實現區域之間的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人才大戰”升級,樓市、醫療、教育重新佈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重要任務》的貫徹落實,戶籍制度的放開,相較於2018年,今年“搶人大戰”的激烈程度將會更高。

截止到目前,已經有多個城市出臺了“搶人”新政。其中,杭州、西安、海口、廣州主要是放鬆人才落戶年齡限制;大連、南京、常州等地則是在納稅、社保、購房要求等方面進行了相關調整,降低落戶門檻。

在放開落戶限制的同時,大家關注更多的是社會配套資源設施的完善。

此次發佈的《重點任務》提出,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其中,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要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據悉,多個省份已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安徽、山東等地在前些年已經著手落實隨遷子女平等享受義務教育資源,公辦學校普遍對隨遷子女開放。

此外,《重點任務》要求,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更多的三級醫院覆蓋中小城市,支持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開設分支單位。

同時,進一步優化教育醫療資源佈局,新設立和搬遷轉移的職業院校原則上優先佈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學對中小城市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支教。


而從過往經驗來看,隨著《重要任務》的貫徹落地,城市戶籍人口數量的增加將會對樓市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例如,2018年1月至4月,隨著大幅放開落戶限制,西安市商品住宅均價由1月份的9965.01元/平方米,上漲到4月份的10338.45元/平方米。

為此,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建議,在放開戶籍同時,人口和土地要掛鉤,增加住房建設用地供應;同時做好房地產市場管控,防止藉機炒作。

結語:

整體而言,我國城市化水平與當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隨著城鄉二元戶籍結構的打破,內地城市化的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並將刺激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不過,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需要科學佈局國內產業結構格局,為人口資源的合理流動提供保障。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開,新一輪人口紅利也將會釋放。適時地提升勞動力資源素質和整體競爭力,將有助於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實現。因此,各城市在吸引人口落戶的時候,需注重基礎設施,特別是教育設施的完善,充分把握新一輪人口紅利帶來的契機。